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九節 營地(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什麽?”田九九一連疑惑。

    “沒什麽,我這就來工地。”

    供水係統是在衛生組的直接控製下進行的,博鋪附近的淺表層地下水含鹽比較高,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深層水他們還沒有條件開采。唯一可行的就是抽取文瀾江的水了。

    作為供水來說,最為理想的是泉水或者深層地下水,象文瀾江這樣的河流,流量較大,有比較好的自淨能力,也屬可以利用的水源,但是此地係河流三角洲地區,水質一般都有較大的汙染,水處理要複雜一些。

    時嫋仁測試了水深和流量,又從水麵下50厘米處提取了250ml水樣,他手裏沒有檢測設備,隻好用最簡單的目測鼻聞法。

    看下來的結果,他連連搖頭。原以為以17世紀的汙染程度來說,河水應該是非常清潔的,事實是水裏的泥沙雖然少,藻類卻很多。說明水體內有機物含量過於豐富,這在現代時空當然沒什麽奇怪的――都是化肥鬧得,但是大明是沒有化肥的,有機質含量這麽高隻表明河水的中上遊是發達的農業區或者居民點。

    當然,這水要利用也不是不可以,按時嫋仁的觀察,這水按現代標準好歹也有Ⅲ類水的標準――現代有些城市自來水廠的取水口都達不到這個標準。

    這樣的水質要作為飲用水就必需使用一套相當複雜的沉澱、過濾、消毒流程,不管采取哪一種供水模式,都需要沉澱池、過濾井、消毒池、水渠……對建築材料奇缺的工程組來說豈不是天方夜譚。

    再考慮到古代糟糕的傳染病形勢,水體裏含有霍亂傷寒病菌的可能性很大。時嫋仁考慮再三,認為在沒有條件建立起水處理設施之前,還是不要利用河水為好。

    “還是從船上往岸上送淡水吧。”他歎了口氣,直接去馬千矚匯報去了。

    馬千矚對船上的淡水問題如何解決不大了解,就打了個電話問蒙德。

    “船上的水倒是有,就是頂不了多久。”蒙德解釋說:一般的船體設計,至少都有兩個淡水艙。一個貯存飲用水,是進港後通岸接駁過來的淡水;一個貯存日用水,是從主機冷卻水裏經冷凝而來的蒸餾水。這種經海水淡化而來的軟水,平常用來作衛生盥洗用,一般不喝。有時飲用水不夠用,也可以飲用。

    豐城輪因為是作為遠洋輪設計的,它的淡水艙有4個,儲水量相當大。但是原來的設計是供應四五十個船員的,現在有近六百號人,稍微有點吃力。輔機運轉時候新產生的蒸餾水數量有限,也沒法大規模長期供應。

    “用輔機供淡水!”馬千矚聽了他的匯報,眉頭皺成個疙瘩,“這是在拿柴油換水啊!”他有點惋惜,“河裏可不淌柴油啊。”

    時嫋仁知道他心疼船上的油料,但他知道臨高這地方,曆史上霍亂、傷寒、副傷寒之類的腸道傳染病流行十分廣泛,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霍亂傷寒還曾經小規模爆發。雖說眼下穿越眾拜現代醫學的所賜注射了疫苗,但是難保一定會沒事――就算沒得傳染病,急性腸炎爆發也夠他們受的。

    在痛陳利弊之後,馬千矚隻好接受了這個建議。為了盡可能節約用水,指揮部商討之後決定:在岸上設立集中供水站,用浮桶線路鋪設輸水軟管,將船上的淡水引到生活區裏的一個2噸容量的不鏽鋼水塔裏――僅供飲用和盥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