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有聲聽書

第四十二節 議和(一)(3/3)

    吳縣令和闔城官紳們都在焦急的等待張有福的回音。午後見他帶著人都回來了,傳話說髡賊們願意交還屍體,還肯放幾個俘虜回來。又聽了張有福說幾個頭目看起來都是些沉穩樸實之人一點沒有匪人的習氣。都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過去匪人們即使綁得票死了,親人要取回屍體安葬,也得付一筆不小的贖金。這次居然這麽痛快就答應了,於是各村趕忙去征集民夫,趕製薄皮棺材,準備明日一起去收斂屍體。吳縣令因為累各寨都死了不少人,也叫縣裏的善堂一起去收屍,若有無人收斂的,一並收斂回來。

    第二天,各村寨的民夫都套了車,載了棺材蘆席並許多石灰包,一起過去。這邊安排了人帶路,將墓地指明了,便趕緊撤了回來。隻讓人用高倍望遠鏡遠遠的監視。衛生組測了風向,認為不會把味道吹過來,但是大家還是不約而同的戴上了口罩。

    席亞洲帶著幾個人,在哨樓上監視,望遠鏡裏可以看到用布纏著臉和手的民夫們在挖掘,不時把一個個土漬斑斑的物件搬到一邊。每搬出一具屍體,就有些婦孺老人撲上去驗看認屍,有人呼天搶地,有人昏倒在地,看了一會,他也覺得實在看不下去了,打仗殺人,他從來都不覺得有什麽了不起,但是這戰後的慘象實在讓人滲得慌。

    “當初都火化了不就是了,幹嘛土埋啊,模樣太慘了。”席亞洲知道那些屍體都埋下去十多天了,挖出來除了看衣著,基本上是腐爛的看不出模樣了。

    “把屍體燒了才遭人怨恨呢,”蕭子山一直不肯把眼睛貼到望遠鏡上去看,“這不就成了化骨揚灰了麽。現在家屬還能收斂到屍體,來個入土為安多少能覺得好受些。這算是收買人心吧。”

    本來就戰後如何收拾屍體,衛生組出於衛生防疫的考慮,建議要麽在野外架起火堆火化,要麽全部運到博鋪丟到大海裏去。多數人讚同這樣的意見,於鄂水則反對,他提出:古人對死者的屍體是很看重的。“收斂屍骨”在曆史上一直就是仁義的表現。如果就這麽把屍體毀損掉,會讓穿越者的形象大為受損――畢竟這裏以後將是他們的根據地。

    因此最後還是收殮了土葬在遠離營地的地方,原本以為也就這麽一說,沒想到縣裏來談判的人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三個就是收殮屍體,原先有許多置疑於鄂水這個誇誇其談,好做驚人語的人憑什麽占據執委會的一個席位的言論,自此之後就全部消失了。

    折騰了一天,各村才將屍體都收殮運走,有些死者因為是村裏的“廢物”,被打發來送死的,死了自然也無人收殮,最後都是由縣裏的善堂裝殮了運走,埋在義塚上。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有聲聽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