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有聲聽書

第四十二節 船隻(二)(2/3)

    什麽是專業,這就是專業!不管是優秀的軍隊組織還是高效率的社會生產組織,合理分工――在工作崗位配製專業化的人員都是基礎和前提。執委會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會議室裏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氣氛。

    “看來這個世界上的事情不能想當然啊!”馬千矚發出感慨。

    “我們把港口基地選在後水灣?既然此地的條件優越。”

    “不,不行,”文德嗣連連搖頭,“後水灣作為港口很好,作為登陸基地條件不合適――沒有水。”

    臨高的後水灣地區在古代沒有較大的天然河流,是縣內比較幹旱的地區,該地區附近的村落長期受缺水的困擾,一直到解放後,才打了深水井,開鑿了多條灌溉渠道,解決了該地的缺水問題。

    沒有足夠的淡水,做什麽都很不方便。而且這個地方離臨高縣城和未來穿越者的主地基也都嫌遠了點。聯絡運輸起來不大方便。

    “那你的建議呢?”此刻的詢問的語氣已經從隨意變得尊重起來。

    “未來的主基地設在哪?”

    “百仞灘。在文瀾江的下遊地區。”

    “想要最近的話就是博鋪港好了。”蒙德想了想,“博鋪港實際就是文瀾江的河口,在港口分類上是河口港,這裏長期是海南島和大陸進出的要津,也是天然的避風港。該港的中心深水槽的能有6-7米深,但是港內沙洲縱橫,錨地很小。”

    “這個深度足夠萬噸輪了吧?我記得吃水7米左右。”

    “沒錯,如果是淺吃水型沿海雜貨輪還能更淺一點。問題是我沒有當地水文資料――不對,是沒有明代的水文資料。而且即沒有引水員,輪機人員再是湊合的話,就算是現代化的港口也靠不了岸――現代很多船隻入港靠碼頭的時候,也是用頂推船把它‘推’靠上去,我這樣的操船水平,船進港之後不坐灘不擱淺就是RP大爆發了。”

    “輪船少說得好幾千萬吧。花幾千萬搞個大和旅館?”

    “其實我的建議是用駁船。平甲板或者敞口駁船都可以。”蒙德大膽的提出了一個完全不華麗,被眾人一致鄙視的建議。不過他視而不見。至少在他的專業領域,還沒發現誰是內行的,這大大的壯了他的膽氣――說錯啥也不會被人狠拍了。

    “是用拖輪拖的?那不是在河裏的跑的嗎?”

    “我說的是海運駁船,一般是用在沿海地區,載重噸在1500-8500噸之間都有,有一些駁船是有動力可沿海短程航行的。這種船吃水非常淺,1500噸的吃水不過2米。”

    一艘典型的自航甲板駁船性能如下:

    實際載重:1500噸

    總噸:1411噸

    淨噸:342噸

    總長:61米

    型寬:13.6米

    型深:3.2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