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二百三十三節 征糧的學問(1/3)

    接下來的幾分鍾裏,他對陳明剛進行了一番詆毀――嚴格的說不算詆毀,隻不過是實話實說而已。看得出,這戶房的書辦這幾年來和王師爺並不相得益彰。

    王兆敏不知道他的話是被錄音的――當然他也沒這個意識――政治保衛總署對這種土著之間的互相揭發的材料極有興趣。有時候幾個字,一句話,會帶出很多有用的訊息。

    鄔徳認真得聽了好一會之後,才用一種很是為難的語氣說道:“王師爺這麽說未嚐不是,隻是我們在臨高地脈生疏,不借助於這樣的人,怕是待不下去……”

    王兆敏想要不是出了這許多的“漢奸”,幫你們幹活打仗,你們是肯定待不下去的。不過這話隻好在肚子裏說,不過髡賊真是狡猾,這說話的意思,顯然是要自己先開口提條件。

    王兆敏把和吳明晉商量好的條件提了出來:穿越眾在開始征收秋糧的時候,以百仞村的名義,主動向縣衙繳糧交稅,納稅麵積為五百畝水田,每畝不分肥瘦田,一律起科為糙米三鬥五升,遼餉九厘。人丁錢每人三百文,按照百仞村登記的戶籍大約五十人征收。

    作為回報,王兆敏許諾,秋糧額定一石就多附征一鬥二升五合的“耗米”,這筆收入全部交給穿越集團。大約就是一千石糧食。至於穿越集團自行收繳的“合理負擔”,縣衙不加幹涉,他們願意怎麽征就怎麽征收――實際上就算想幹涉也幹涉不了。

    鄔徳算計了下,按照這個條件,扣除繳納的賦稅他們實際的收入大約在七八百石米左右,屬於基本上不花任何心思就能得到純收入。

    不過,這和他們的目的不同:穿越集團現在並不稀罕這點米――不算臨高的倉庫裏,僅僅越南的糧倉裏,他們還有七八千石的糙米沒有啟運,要再添購幾千石也是小事一樁。

    穿越集團是準備以此為契機,打破數百年來即混亂又弊病叢生的明代稅賦製度。建立高效有序的稅收體係,從而對臨高的縣政進行滲透控製,換句話說,是準備把臨高當做新行政管理體係下的試驗田。為了這個目的。穿越集團是準備花大代價的,哪裏是區區一千石米可以打發的。

    鄔徳並不答話,卻問:“王師爺,這秋糧征收的道道,我們還真是一竅不通。您能不能給我們解說解說?”

    王兆敏道:“這有何難?隻是其中的花樣弊病,說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敬請賜教!”

    反正閑來無事,看這位鄔首長的意思,並沒有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感覺。事情大約還有得談。為了取信於澳洲人,王兆敏便把征糧中的種種弊政和花樣揀了些說給鄔徳聽。WwW.

    “其實在下本是刑名出身。”王兆敏道,“不過,也學過錢糧,一般的小縣的錢糧也應付得來。”

    但凡縣令上任,刑名。錢糧兩位師爺是最重要。前者協助縣令審理刑事案件。後者專門協同東家辦理錢糧奏銷、地丁人口、門牌清冊、田地丈量、開倉賑濟、雜稅征收這一類業務。特長是不僅諳熟這方麵的種種門道,而且精於書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