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二百一十二節 衝突(1/3)

    “不知道,來,你給說說。”王賜顧不得身份之類的事情,拉著他往邊上坐,要他把澳洲人的學校的事情好好的說說。

    路大就把國民學校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王賜聽得很仔細,他沒問路大,路甲路乙兄弟到底學了些什麽――路大沒念過書,問了也是白搭。不過路大卻很驕傲的說:他的兩個兒子學得都是澳洲人的學問。

    “澳洲人的學問?”王賜一時不明白。

    “對,就象這改田,怎麽劃線,怎麽挖土,都是小人的兒子路甲搞得。”

    路大吹了個牛,其實路甲是作為學徒參加了農田水利的測繪而已。路大以父親的虛榮心就把這榮譽給他戴上了。

    王賜卻不大相信――這澳洲人的學問他雖然不懂,但是肯定不是一個不識字的鄉下小子學得了的。

    “教書的都是什麽人?”喵喵尒説

    “有澳洲的首長,也有大明的讀書人……”

    “有大明的讀書人?”

    “是,有好些個,有個是本地人,姓張,聽說原來是苟家莊上的……”

    “是張興教吧!”

    王賜知道這個人,因為張興教是縣裏掛過號的童生,雖然沒進學,卻是屬於他這個縣學教諭管轄的範圍。張興教家原本還算殷實,後來被苟大壓迫,鬧了個家破人亡。張興教因為欠糧,被抓到縣衙裏追比,還要枷號,還是自己去求情才饒了一條小命,之後很久都沒了此人的消息,沒想到竟然投了髡賊!想來髡賊一登陸就打苟家莊,多半是他勾引帶路。

    他這樣做,王賜也以為並不為過,為報家仇麽!再者苟家本來就不是什麽好人,滅了也是去除了臨高的一害。但是報仇雪恨之後居然繼續廁身從賊,未免大節就有虧了。王賜想得設法見他一見,勸他不要再和髡賊混在一塊了――怎麽說他也算是張興教的老師。

    他想著點點頭:“還有什麽讀書人?”

    “這小的就不知道了。聽說是從廣東那邊過來的。”

    “可有秀才嗎?”

    “大約是沒有吧。秀才不得留在自己的縣裏才能有膏火銀子冷豬肉領嗎?”

    這話原是無心之言。但是王賜聽了卻覺得有嘲諷的意思:臨高的生員別說膏火銀子,連祭祀的時候照例有得冷豬肉都有好幾年沒領過了。這幾年每逢祭祀,用得是豬頭替代全豬,祭完了就成了他這個教諭的獨享之物了――實話說一個豬頭也不大好分。

    嘴裏敷衍著問:“學認字麽?”

    “當然。當然,學認字。”說著路大從懷裏掏出一個小本子,“小子還要叫我學認字呢,我說沒這個功夫,也沒這腦筋!他卻說是人都學得會。還說什麽有教無類。”

    王賜笑了起來:想不到澳洲人也知道這個――他接觸過的澳洲人是些言辭粗鄙之人。不過他們既然自稱是華夏子民。大宋後裔,讀幾本四書五經也不算稀奇。不過王賜想,自己在和澳洲人的接觸中沒覺得他們懂這些。幾次他說話的時候提到的四書裏的典故,那大頭目吳南海都是一臉懵然不知的樣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