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二百一十節 夏末(1/3)

    夏季漸漸過去了。1629年的夏天臨高縣城顯得十分安靜。一則天氣炎熱,城裏人不想活動,農民忙著在烈日下夏收夏種,車水耘田,沒時間進城。二來這座城市在經濟上已經被逐漸被邊緣化了,城裏本來就不多的商戶們逐漸被吸引到了東門市去開店做買賣,老百姓和士紳們也漸漸的習慣了這個新的市場,不管是買東西,還是閑著無事的散步閑逛,東門市可買的東西還有購物的環境上都比縣城好得多。

    城裏的幾戶手工業匠人全部歇業關門了,包括縣裏唯一的鐵匠鋪。他們的產品和穿越者根本無法相比,甚至在價格上也完敗。終於在自由競爭中落敗。如今都不在縣城了,據說在髡人那裏當工匠,待遇不錯。據看到的人說原本窮得叮當響的箍桶匠居然還娶到了個老婆,還帶了四五個徒弟,天天在那裏箍桶。

    城裏唯一還顯得稍微熱鬧些的地方,就剩下潤世堂了。自從潤世堂的東家去了次大陸之後,原本一直安靜沉寂的潤世堂忽然熱鬧起來,添了許多外來的藥工幹活。一簍子一簍子的藥材運進去,運出去一箱子一箱子的成藥。大家都說潤世堂的東家楊世祥這下是發了。每十天一次,就會有幾大車的貨物運到博鋪去,裝得是是潤世堂最新製造的諸葛行軍散和避瘟散――據說在廣州一帶賣得很火。這兩種藥在臨高也大獲好評,特別是價廉物美的避瘟散,許多人是人手一瓶的帶在身上,成了夏季常備的平安藥。就算實在買不起的,到東門市的教堂門口也能要得到――代價是去聽裏麵的洋和尚說一段經。

    洋和尚人又和氣,說得故事也挺動聽,還會拿出好看的畫冊來。就算不為了藥物,權作消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消息靈通的人說,潤世堂之所以能鹹魚翻身都是因為楊掌櫃搭上了髡人中一位“神醫”的路子,製藥的方子就是他拿出來得。聽聞還獲得了在錢財上的支援。

    這澳洲人可真是善財童子啊。縣裏麵腦子活絡些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就說拿開全福商行的林全安吧,原本隻是個挑擔販貨的福建佬,現在已經成了本縣的大財主,出入都是四人轎子,全府到處跑,現在又有了楊世祥……很多人的心思開始活絡起來了。有人便在打聽用什麽法子可以搭上穿越集團裏的人。

    臨高的中樞所在縣衙,整個夏季裏也無精打采,大門緊閉,看門的兩個衙役也躲在門洞裏乘涼。眼下已經是征收夏糧的時候了,但是每逢秋天縣衙門口耀武揚威的書辦、胥吏和“糧差”都不見蹤影――本地的夏糧額度不過區區三十二石的份額。就算翻倍浮征也沒多少油水可言。自然都不起勁。

    縣裏的大小官吏們都從這城裏沉寂的空氣裏嗅出了些什麽,感到心裏不安,但是到底是什麽讓他們心神不寧,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

    現在他們有什麽不滿意的呢?土匪已經基本上肅清了;大規模的海盜的登陸搶劫完全絕跡,光這兩條,在吳明晉等人看來就已經是了不得的政績了,至於在縣城門口經過,不斷延伸的道路,更是他想了好幾年都沒能辦成的善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