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一百八十五節 符不二一家(1/4)

    有女孩子崇拜自然不錯,但是活還是要幹得。經過一整天的折騰在符不二的地頭上已經堆積了大量各式各樣的堆肥原料。

    萬裏輝搞堆肥發酵已經有了充分的經驗,他指揮大家把清掃來的亂七八糟的垃圾搗碎,和撈起來的河泥、水草,割來的青草混在一起,又摻合上從符不二家茅房裏取來的十多桶糞尿,全部混合在一起,堆成堆,外麵再用泥土封閉成堆。平時隻要加以翻動保持有足夠的水分,六七個月之後堆肥就能用了――正趕上第二年的春耕的時候施底肥。

    “堆肥裏要保持充分的水分,否則不容易腐熟。”萬裏輝把技術要領一一說給符喜聽:堆肥開始的時候要堆得鬆,等到堆肥的溫度上來之後要堆得緊。還要時刻檢測堆肥裏的含水量,他教她一種簡單的辦法用一根幹燥的木棍捅進堆肥深處,稍停一會取出來的時候棍子是濕潤的就說明水分是正好的,否則就要灑水保濕。.伍2⓪.С○м҈

    “……但是水也不能太多了,要是看到堆肥下麵有深色的臭水流出來,就說明水太多了。”

    現在的臨高是雨季,幾乎每二三天就會下雨,萬裏輝要他們取來竹竿和稻草,給堆肥架設遮雨棚。

    符不二家的一係列舉動成了村人長時間的飯後話資。而符不二也對他的做法將信將疑,但是不敢公然置疑,隻是每天帶著長工和兒子去準備插秧的水田裏泡田、翻土、施底肥、修繕溝渠。同時等待天地會把秧苗送來。

    秧苗的用量訂單已經根據萬裏輝上報的播種麵積撥了下來,這天從臨高來了支獨輪車運輸隊,用的是車輛廠的新型獨輪泛用型農用手推車“紫電”。紫電式獨輪手推車是李赤騎和江牧之兩個根據臨高的道路條件,參照多種現代獨輪手推車款式,再結合本身的工業能力製造出來的。在田埂土路上的通過性強,承載力大。

    車子上是一箱一箱的稻秧。符不二聽說稻秧來了趕緊放下手頭的活計去看。他馬上就被裝載淺盤木盒裏的稻秧吸引住了――這就說傳說中一畝能收五六百斤的稻子嗎?

    不過,數量未免太少了些!他估算了下,這些秧苗連100畝地都種不上,最多也隻能種個六七十畝。這未免太欺人太甚了!他符不二想水田全種上天地會不肯;答應隻種一半,這稻秧卻明顯給得不足量!

    萬裏輝被跑到他麵前激動的大喊大叫的符不二嚇了一跳,因為不知道他在說什麽,隻好麵帶微笑的等符喜來翻譯才知道他的意見。

    “秧苗不夠?”萬裏輝想這不大可能,趕緊跑過去看了看裝秧苗托盤的箱子,這些秧苗都是大穗型非緊湊型的品種,而且秧苗健壯,根係發達――他明白了。

    “是這樣啊,”萬裏輝笑道,“你和你老爺說,稻秧多不等於高產――看著吧。”

    運輸隊的領隊江牧之送來了葉雨茗的一封信,信裏果然是要他在符不二這裏搞水稻稀植技術的推廣。

    “啥?種得少反而能收得多?天下哪有這個道理。”

    看著符不二將信將疑的神情,萬裏輝知道在沒有看到最終結果之前,他是不會相信什麽“稀植”之類的水稻種植技術的。

    水稻稀植顧名思義:就是在水稻插秧的時候,適當減少每畝的秧苗株數。目的是改善田間生態環境,充分發揮水稻分蘖能力較強的優勢,協調個體與群體生長矛盾,增強植株抗逆能力,增加產量;同時降低水稻生產成本。

    采用稀植之後,可以大大減少每畝的秧苗需求量,節約育苗的工時、種子、肥料和育苗設施,降低生產成本。在插秧的時候,由於每畝地的秧苗少了,對人工的需求也大為減少――在明代海南這樣的缺少勞動力的地方尤其適合。每畝農田用工減少,能夠使得爭取到更多的農時,充分利用臨高的水熱資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