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一百八十一節 船上的人(1/4)

    “這麽說來,是來自同一個時空。”

    “十有八九吧。”林傳清點了支香煙,幾個人都陷入了沉默的思考中。這船到底是哪裏來得?它又是如何穿越時空來到了這裏?是蟲洞的擾動,還是這片海域本身就是一個蟲洞:海麵上是17世紀,海下是21世紀?還有人穿越過來了嗎?他現在是死是活?如果活著,此刻又在何處?他會怎樣看待他們這群野心勃勃的冒險家?對他們是友好還是敵意……

    一連串的問號在大家的腦海中盤旋,誰也無法解答。

    大家商量了一會,決定乘著太陽還沒下山,多下幾次水,把船徹底的搜索一番。

    隨後周韋森、林傳清和高曉鬆輪番下水――高曉鬆會一點浮潛。勘察沉船周圍,又潛進船艙裏,除了被鎖閉的艙室和地形複雜的機艙之外,周韋森幾乎都進去察看了一遍,又撈出來了一些東西。

    在這幾次潛水中他們發現了一具人類遺體的殘骸,落在離沉船較遠的礁盤下。要不是纏在身上的油布被鯊魚撕爛了,還真不會注意到。屍體已經被鯊魚和各種海生物完全毀壞。章魚和螃蟹迄今還在上麵開餐會。

    為了查明真相,盡管幹這事實在惡心,大夥還是把屍骸給撈了出來。

    屍骸上雖然還殘留著些肌肉和皮膚,卻已經完全看不出相貌,但是從殘留的頭發顏色來看,這是個印歐人種。此人被一塊船用的油布包裹著,腳上還墜著兩隻沉重的啞鈴。看起來大概是海葬的。這人應該是沉船上的乘客之一。

    “要不要把屍骸帶回去?”

    “當然要,這可是重要的線索。”

    於是隻好把這具殘骸重新包了起來,好在海洋生物已經做完了大部分的清理工作。運回去之後清理屍骸的事情就是衛生部的工作了。

    他們繼續在沉船四周擴大搜索,但是沒有再發現有人類的遺體,礁盤的邊緣還有一些深度很大的海溝,他們無法下去搜索。有一點是可以肯定,船上的幸存者在海葬了死者之後已經離開了這裏――周韋森發現甲板上的兩隻舢板少了一隻,艙室裏的一些裝備也有被取走的痕跡。結合周圍環境沒有大規模漏油的痕跡來看,應該是船裏燃料耗盡之後,上麵的人自己把船沉下去的。至於說為什麽要這樣做,不得而知。

    “船上最少應該有一個人,最多有八個人。”林傳清推論。

    高曉鬆說:“舢板最多隻能乘八個?”

    “對,而且我覺得棄船的時候也就二三個人,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麽不多帶走一些食品――海難的話,不是應該盡可能的多帶物資嗎?要是我的話,我會兩艘舢板都帶走。二個人負責一艘舢板,可以多帶許多東西。”

    “看來的確是有另外一批人來到這個時空,多半還是美國人。”高曉鬆作了總結,“我看我們必須要提高警惕,他們把船沉下去,顯然是不想有人發現自己。沉得端端正正,大約是為了便於將來打撈。”

    “鬧不好是美國時空管理局的人吧。”

    “時空管理局也歸美國人管理?起碼是聯合國組織下的。”

    不管來人是時空管理局還是和瓊州海峽裏的明家那樣是偶然的卷入者,反正是有本時空的其他人來到了這裏,至於他們想幹什麽,穿越集團打算如何對待他們,這就不是高曉鬆他們考慮的事情了。

    不過大家一致認為,這艘船應該打撈起來。修理一下的話應該是艘不錯的船。

    白國士說:“這船的排水量也有100噸了,不比現在海軍用的8154漁輪差。外殼又沒壞。修複起來應該難度不大。而且船上還有不少我們可以利用的物資。泡在海水裏時間久了就糟蹋了。”

    考察隊回到臨高之後向執委會遞交了兩份報告,參加了二次行動報告會。一次是列入每周公報的――根據蕭子山的提議,現在執委會每周會內部刊發一張政府公報,匯報本周發生的各種大事和執委會各部門的運行狀況、記事。作為“政務公開”的體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