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五十九節 甜港風雲--到鴻基去(1/4)

    忽視歸忽視,買賣卻是可以談得:對方對他運來的一千石糖非常有興趣,雖然拿不出這許多現銀,但是用大米交換的條件是一拍即合的。

    “每石糖8個西班牙銀洋。”管家開出了價格。

    常師德勃然大怒,當我們是凱子是怎麽的?市場上最低價錢明明是七兩銀子一石,每石8個西班牙銀洋,合成現銀才不過……不過……他飛快的計算了下,“才五兩!”

    趕緊搖頭說太低了,比市場上的行情低的太多。張大疤拉對那管家又嘀嘀咕咕了一陣,隻見管家微微一笑,開始說話,張大疤拉翻譯了過來:

    “這裏隻有我們老爺能夠拿出你需要的足夠數量的米和銀子來現款收買你的糖,不然你可以賣給碼頭上的大明商人,明年這個時候再來拿錢。或許――”張大疤拉遲疑了一下才翻譯出來,“你可以在碼頭上等待其他更慷慨的主顧,隻是這裏的天氣很熱……”

    常師德氣血上湧,很想動手一槍斃了這個奸商,但是看他一副有持無恐的模樣,隻好按奈住心頭的怒火,忽然對語文課本裏的《多收了三五鬥》有了切身的體會。他對張大疤拉說:“和他商量商量,能不能再加一二塊錢?”要是加到10塊銀元的話,也有七兩了,雖然沒到最好的價格,但是也算是能接受了。

    奸商連連搖頭:“一塊錢也不能加了。這樣以後把米運到碼頭的費用,算是由我們莊子來出。”

    常師德開始說服他,說和他做買賣絕對是有賺的,因為他有的是各種新奇的貨物,能夠大賺特賺――恨不得哪裏找一麵鏡子出來給他看看,希望他秉承長期合作的原則,適當的把價錢再提升一下雲雲,反正就是販賣那套“雙贏”理論,沒想到這奸商管家居然露出了不耐煩的神情,衝著張大疤拉高聲說了幾句,鬧得張大疤拉也一臉不快,隻好對他說:

    “說要麽就按這行情成交,不然他就不奉陪了。”

    最後,常師德終於屈服了,一千石糖以每石八銀元成交,8000元貨款裏武玉甲這邊向他支付1200西班牙銀元,其他貨款以每石五錢的價格折算成糙米。常師德稍計算了一下,他大約可以獲得九千七百石米!折合下來是九百多噸--相形之下一個臨高縣的正賦才八千石不到。這農業生產率的差異也太大了!

    雖然吃了個小虧,但是想到運到廣州去賣,英國人的收購價也才三兩八錢,怎麽說他都是賺多了,這稍許是個安慰,再說這批米運到雷州的話,按照行情就是二萬兩銀子。一進一出,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這讓他想起來當年玩大航海時代在雅典和伊斯坦布爾之間倒賣美術品和絨毯的日子。

    大鯨號雖然載貨能力優於其他船,但是滿載也隻能裝載三百噸而已,何況貝凱還得去找鴻基煤礦。所以一應糧食暫時先存在本地的糧棧裏,等下次來船的時候再裝運。

    貝凱知道此地離鴻基不算遠,說不定這大地主知道哪裏有露天煤礦,便讓張大疤拉問當地有沒有露出在地麵的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