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四十二節 海軍咖喱和新聞檢查(1/3)

    經過多日勞動,堆在榆林堡裏的木材已經積聚了幾百立方了。這些木料已經在榆林堡的大院裏堆積起來。白國士知道木材儲存的話最好是用水存法,泡在淡水裏的木材隔絕空氣可以經久不腐。但是這需要足夠的水麵,在榆林堡附近沒這個條件。

    如果采用幹儲法,倒是簡單易行,榆林的雨季還沒到來,幹燥起來相當快,但是未來要用船拖帶的辦法將木材運走的話,幹透的木頭在海上會很快吸滿水分沉下去,給拖帶帶來很大麻煩。

    所以他隻能采用對木質來說有一定影響,但是最方便的濕儲法。采伐下來的木頭被成堆的堆成垛,每個堆垛差不多25立方米,上麵蓋上枝葉,每天還派人定時往上麵澆水保持一定的濕度。

    但是這樣的保存法,充其量不能超過三個月,否則木質就會受損。按照王洛賓的說法,他們最多會在30天重新派船到來,堆一個月估計問題還不大。

    伐木剩下的邊角料很多,白國士安排人把這些枝條全部收集起來在海灘上曬幹,做為榆林堡的燒柴使用。又選了些比較粗壯的枝杈燒炭。木炭的火力比幹柴要穩定且發熱量大,用起來更方便。

    接著榆林堡全體又投入到采椰子的工作中。近岸的椰子基本上已經被船隊采摘的差不多了,他們開始深入到較為內陸的地區去采摘,每天也能采回幾百顆來。到了晚上大家劈開椰子喝椰子汁,多餘的椰子汁就倒在陶土罐裏,泡在冷藏井裏儲存著。椰子肉曬椰幹。

    王濤看到海灘上用棕櫚葉墊底曬著的椰子肉,喝著椰子水在四周轉悠了一圈,忽然想起了阿三――椰子肉在印度經常作為咖喱的原料,便用椰子肉、胡老爺送的羊肉、南瓜和船隊留下的調味料做了一次羊肉咖喱。熱乎乎又香又辣的咖喱汁被澆在剛煮好的米飯上,海兵們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到辣椒的辣味,覺得很新奇,但是每個人都吃得很開心。那天正好是一個星期五,於是王濤就成了咖喱飯的發明人,並且奠定了日後海軍每到周五就要吃咖喱飯的習慣。

    榆林堡的活動引來了胡遜的注意,他便借口送做好的衣服親自渡過海灣來拜訪這群新落戶的居民了。王濤又做了一次咖喱飯,把胡老爺吃得滿嘴通紅,再加上一杯子鎮得清涼可口的椰子汁,胡老爺連呼過癮。當下要這咖喱飯的配方,並且問這辣得與眾不同的滋味是從何而來?王濤知道辣椒傳入中國應當就是在萬曆年間,但是此地顯然還不知道有這種作物,便告訴他這是番椒,是從域外傳來。胡遜提出想要些種子回去種植,但是榆林堡除了辣椒粉就是辣椒醬,沒有種子,隻送了袋辣椒粉給他。

    胡遜問他們大量采摘椰子伐木,是不是為了向海外貿易所用?他倒對海外貿易的事情十分熟悉,說迄今從未見過有洋船運椰子幹的,王濤趕緊問,瓊山縣有沒有商人來收購椰幹的?

    “倒是聽說過崖州那邊有府裏來得商人收過椰子幹,可也不常來。文昌離瓊山才不過二日的海路,那裏的椰子比這裏多過百倍,路又近,何必來這裏買椰幹呢。再說這裏離崖州城又是好幾日的路程,更是鞭長莫及了。”

    王濤心想瓊山的椰子幹商人沒想象中的那麽控製嚴密麽。林全安這家夥要麽是偷懶假造理由,要麽就是從來不到這樣的荒蕪之地來。不過轉念一想他是一個商人,總歸是去城市交易,和自己這樣的開拓隊自然不是一個路數。

    “實不相瞞,”王濤說,“兄弟我在臨高開了個榨油的作坊,專用這椰子幹榨油。銷往海外澳洲,能賺大錢,奈何臨高不產椰子,才四處尋覓。”

    這番話是特意說給胡遜聽的,讓他覺得這是個合作的機會。沒想到胡老爺對這事情根本不在乎,隻打了幾個哈哈,說過幾天縣裏會來人下鄉,正好可以幫他們辦理立莊的事情,隻是不免要打發應酬些,王濤會意,又送了胡老爺些白糖並二瓶國士無雙酒,說事成之後自當另作酬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