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二十六節 探險隊出發(1/3)

    李赤騎走後文德嗣趕緊召開了個執委會的常委會議,對李赤騎提出的擔憂,眾人麵麵相覷――這事可真得不好說。誰也沒膽子保證不出這樣的事情。

    “怎麽樣,大家討論討論吧?”文德嗣說,“到底要不要把行期推遲幾周,把船進塢重新改裝一下?還是就這麽出發。”

    “那得至少再花一個月!”王洛賓也做過船模,對船隻的性能很清楚,加裝動力,不管是螺旋槳還是明輪,都涉及到改結構的問題,還有一係列的工藝要摸索掌握,說一個月還是樂觀的。

    “我對船隻不大了解,”馬千矚先來了招“推手”才繼續發表見解,“穩妥一些,自然是改裝了發動機出去,起碼對人身安全有保險。畢竟穿越者是我們的第一財富。不然的話就把船上的火力再增加一些,56半一人一支,再加裝幾門大炮。”

    文德嗣想馬千矚的也不失為一種簡單的解決辦法。十幾支56半一起開火,火力密度堪比機槍。

    “半自動步槍倒是不錯,可是鎮海號上的穿越眾最多也就三十來人,除非人人都神槍手,不然被七八條船圍毆,還是一個死。”陳海陽表示擔憂,“要確保在敵人火炮射程之外射擊,56半和SKS就得在400米之外開火,這個距離開火能打中目標得有相當的訓練,這次去的人可多半是技術方麵的人員,我是比較擔心的。”

    “火箭彈!”李運興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我們試驗的火箭彈已經初步取得成功,有效射程可達600米以上,隻要一個簡單的發射架――”

    “毫無意義,”陳海陽不以為然,“火箭彈那東西,轟擊岸上的麵狀目標還差不多,打海上的點狀目標基本就是放煙火。”

    商量來商量去,在如何萬無一失的增加鎮海號的火力問題上,還是沒人拿得出穩妥的方案。

    “我們都傻了!”鎮海的船長林傳清拍了下腦袋叫了起來,“登瀛洲的船是靠什麽動力的?”

    “柴油掛槳機!”王洛賓想了起來。所謂掛槳機就是舷外機,是機帆船上的標準設備。這倒是個無需動太多手腳的改裝,兩台柴油掛槳機直接安裝在船尾就可以。提供50馬力的動力是輕而易舉。而且不需要再次進船塢了,改裝活計都是直接在水線上完成的。

    “要耗柴油啊。”馬千矚比較心痛那工業之血。

    “要不改成煤氣機?”

    “算了,船上屁大的地方就別折騰這個了。敵人倒沒來你們都給我一氧化碳中毒了,這裏可沒高壓氧艙。”馬千矚哼了一聲,這也算是沒得選擇的選擇了。

    “其實用不了多少柴油。”林傳清說,“就是一混合動力。平時用帆,要打仗逃命的時候再用柴油機。運氣好的話說不定用不上。”

    第二天,船上的物資又被卸下了一部分,機械部門的穿越眾們爬上船去,安裝兩台17KW功率的柴油掛槳機。在安裝過程中他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鎮海號排水量170噸,水線遠高於70噸的登瀛洲號,螺旋槳進不了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