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二十三節 博鋪要塞區(1/3)

    林深河舉起望遠鏡看著遠處的飄動的小船。射角提高到10度的時候,炮彈的濺落點離最遠處的五公裏測距船已近不遠了。這還是用的黑火藥,要是能用上硝化棉和硝酸甘油混合發射藥,恐怕距離更大。

    “可惜火控水平太差了。”李運興惋惜的歎了口氣。靠目視瞄準和炮表測算,打移動中的海上點狀目標,這個距離上能有5%的命中率就算RP很好了。武器研究所在火炮方麵遇到的最大矛盾就是能造的火炮射程大大超越了火控水平。

    “給大炮加個瞄準鏡。”白羽開玩笑的說。

    “我倒是想,可也沒合適的鏡子不是,工業部門什麽時候能夠出光學玻璃就好,製造直瞄鏡。”

    “這幾年總是不可能了,還是靠計算,把射擊數表做好和解算方程搞定,讓炮手背下來總會有用。”

    “不過這門大炮可真帶勁!”王瑞相充滿感情的愛撫著打磨的青光鋥亮的鑄鋼大炮,“夠粗!”

    “計委隻許我們鑄造2門這樣的150大炮。”林深河多少有些遺憾,“要保衛整個博鋪,2門實在不夠用。隻好多鑄些滑膛炮了。”

    “我看少鑄幾門也好,雜七雜八的大炮鑄得太多了浪費。不能就滿足這點初級水平。”白羽說。他是正規學過兵器製造的,對這些老式的火炮缺少熱情。

    “話沒錯,可惜炮還是太少了。博鋪要要塞化,靠這幾門炮不夠。”應愈搖搖頭,他作為炮兵指揮官,屬於跨兵種的,海陸兩軍的炮手都在他的炮兵連裏進行訓練,博鋪要塞化工程他負責炮台火力安排,“加上這二門,能用在要塞區安裝的大炮隻有六門,這夠什麽用的?”

    “鑄造新炮倒是不難,不過我們應該把火炮標準化起來,現在太隨意,標準也有點亂:又有標口徑的又有標彈重的。彈藥儲備起來太難了。”李運興提議道。

    “當然是要全員配備線膛炮了。”應愈對滑膛炮看不上眼,“陸軍可以使用仿製的日軍92步兵炮加迫擊炮。海軍使用70mm或者100mm的後裝線膛炮。”

    林深河找了塊幹淨的石頭坐了下來:“按我們現在的工業能力,還是一步步來吧。新軍用的火炮,陸軍暫時還是滑膛炮――陸軍需要的火炮數量多,使用頻率高,我們現有的材料差了點,彈藥製造能力弱。滑膛炮對這些東西要求都不高,製造簡單。萬一丟了也不心痛。劃分按照傳統的彈重來劃分。我看6磅、12磅加農炮和12磅山地榴彈炮、24磅榴彈炮這四種就夠了。”

    “臼炮不需要?”

    “24磅榴彈炮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林深河說,“至於攻城的時候要用的大炮屬於特殊品種,不列入常規裝備。”

    王瑞相想起了步兵大殺器:“說到臼炮我就想起可以用迫擊炮麽。”

    林深河說:“技術不難,問題主要是彈藥上麵――引信啊引信。沒有可靠的引信還是別玩這個。”

    林深河繼續說,“至於海軍上麵,後裝線膛炮,至少線膛炮是個趨勢――工業部門能提供的戰艦數量少,合格的水手培訓起來也不容易,船和人都金貴,所以盡量用遠射程、大殺傷的線膛炮,最起碼遭遇到強敵能夠自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