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二十一節 中西古今合璧的雙桅帆船(二)(1/3)

    武備方麵,船頭和船尾各安裝露炮台一座,安裝一門70mm線膛加農炮。露炮台上方安裝有可收放的篷布架,平時可以罩起來保護火炮。它和林深河為首的炮兵試製小組安裝在漁輪上的露炮台是一樣結構,唯一的改進是艦炮架退式火炮的後座係統由原來的滑車組+纜繩係統改成了軌道式炮架――火炮炮架被安裝在輪子滑動的軌道上,發射時火炮的後座力裏沿著軌道滑動抵消,軌道的末端是硬木的攔阻塊,利用輪子與攔阻塊之間的碰撞反彈力將火炮重新推回原位――不用鋼製是防止兩者之間碰撞迸發出火花。如果穿越者的機械水平再高明一些,林深河可以引入更複雜的齒輪、滾軸和液壓係統來取得更好的緩衝效果――畢竟在軍艦上要解決火炮的後座問題受到的重量和體積限製要寬鬆的多。

    這種係統在臨高角炮台上已經經過了初步的測試,認為基本符合需求,安裝在零號艦上也包含有海上測試的意圖在內。

    火炮的炮位是回轉式的,由甲板的下的人力推動旋轉。為了方便炮手指引旋轉角度在炮位上安裝了通話管。指向甲板的90度被限死,防止敵人一旦跳幫控製火炮之後用來設計甲板,也防止炮手誤操作。

    露炮台雖然防護性不大好,不過本時空裏也沒有哪一種火炮能夠超越得了70mm線膛炮的射程了,炮廓用軋製的鐵板鉚接而成,防禦力按這個時空的標準相當可觀了。要按文德嗣和海軍一幹人的想法,還想給“零號艦”的甲板上鋪設一層軋製的熟鐵裝甲板,製造第一艘穹甲巡洋艦,但是計算了安裝這層甲板所需的熟鐵板數量之後文德嗣放棄了這個想法,最後隻是在彈藥室周圍安裝了裝甲帶,算是一種安全性的保護。

    輔助武器上,按李運興的想法是製造多管槍,但這東西較為笨重,裝填起來也慢。最後還是根據林深河的建議使用成熟的技術:安裝六門2磅的輕型臼炮:船舷兩側、船頭船尾各設一門。另二門準備安裝在桅杆頂端的平台上。這種火炮非常小巧,被安裝在一個可自由旋轉的萬向架上,360度旋轉,仰角可達80度,俯角也達到40度。發射總重量不超過1公斤的鐵砂、碎鐵和霰彈。射程很近,作用類似現代戰艦上的12.7mm高機,專門用來殺傷近距離的敵人,在海戰中它經常被用來射擊對方的帆纜和甲板上的水手,必要的時候還直接用來清掃登上己方甲板的跳幫隊。當然,穿越海軍的指導思想是盡量遠距離的射擊,而不是進行筋疲力盡,傷亡慘重的近距離對轟。

    由於零號船不準備安裝側舷火炮,它的甲板下可利用空間要大得多,大大提高了船隻的自持力和運載能力,船員的生活條件自然也比一般的風帆戰艦要好得多:更多的船員房間和衛生設施,更好的采光和通風,即使是最普通水手,文德嗣也給他們準備了可收放的吊床。以穿越者的眼光看來,這些也隻能算是起碼的了。文德嗣很清楚自己這群人的弱點,他們有的是勇氣和野心,唯獨缺少過艱苦生活的意誌。不讓大家吃好喝好睡好,讓這些人去遠航冒險等於是癡人說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