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九十二節 新體製(一)(1/3)

    “給他們找老婆的事情就暫時放一放吧。”馬千矚說。

    “下麵談給我們自己找女人的問題――”

    “不,這也沒什麽好談的,我要說的是用工的問題。”馬千矚打斷了這個話題,“我們把這麽多人弄到了百仞灘,給他們吃住,要他們給我們幹活,然後呢?”

    “然後當然是繼續幹活了。”

    “我是說的,嗯――”他沉默了一下,斟酌著語句,“土地、勞動製度、報酬和管理體製。”

    文德嗣要求發言:

    “在討論用工製度或者諸如此類的話題之前,我認為應該先把為土著的身份等級這些製定下來,否則無從討論他們的差別待遇。”

    目前穿越眾對這些處於他們直接控製下的土著勞工們分為三等:

    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強迫勞動,供應衣服和食品,沒有報酬。包括抓到的俘虜,再未經過甄別和改造之前也屬於這個層次。

    勞工:人身自由,按穿越者分配的工作勞動,夥食住宿免費,目前還供應服裝,穿越者按其勞動付給報酬。

    職工:和勞工基本相同,但是報酬同比高20%。

    這三個層次之間是可以流動的,奴隸可以被解放為勞工,勞工工作努力也可以升級為職工。社會階層要能夠流動社會才能平穩――至少在被統治者中。

    在執委會的計劃中,職工這個階層將會成為他們統治的基礎,從中培養出合格的產業工人、低級行政人員和士兵。

    職工雖然享受優待,而且還被執委會寄予厚望。但是勞工中希望成為職工的人並不多。直到今天,轉為職工的人不到生產一隊全部人數的四分之一。許多人還是抱著打長工的念頭來得,並沒有真正打算上他們的“賊船”。

    問題出在哪裏呢?鄔德考慮再三,提出職工製度之所以效果有限,主要還是是誘惑力不大――職工隻是多拿20%的工錢,雖然有號稱分配住房和自留地的,但是一直沒有兌現。包括第一期轉為職工的人,還是和生產隊的其他人一樣,住在帳篷和工棚裏。至於自留地,臨高的荒地多如牛毛,但是因為缺少水力設施,需要很大的人力去伺候,對每天都有十二個小時以上在勞動的勞工來說,根本沒有時間精力伺候它。

    最後他們依然戴著個“海賊”的帽子,雖然現在縣裏上上下下已經和穿越者和平共處了,但是並不意味著當地人對他們的統治地位的認可。多拿20%的報酬,風險卻是“從賊”――收益和風險顯然不成正比。農民雖然不懂經濟學,這點小九九還是會盤算的。

    “我們馬上找路子招安?做讓老百姓放心的好短毛?”

    “不,招安沒這麽容易。鄭芝龍的招安折騰了好幾年才辦成的,他還是閩省土著,當地人脈廣泛,我們是完全的外來戶,萬一官府把我們視為蠻夷,和野豬皮一個待遇,那就根本連談判都沒得談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