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為什麽叫500廢

第八十七節 紫明樓(1/3)

    有了一個好創意就有了滾滾財富,幾個人的眼睛裏頓時都是白得多黑得少了。

    “關於采購的問題,現在還不清楚廣州到底有什麽東西,但是它既然是通衢口岸,能買到的東西想必是很多。我的想法是:盡量在廣州采購可供加工升值的初級產品。”

    張信的提議其實就是采購初級產品,輸出精加工成品的那一套國際貿易中常見的剝削方式。以廣州為據點,大規模的收購白酒、煙草、生鐵、棉布、生絲、粗糖、木材這些初級製成品,然後在臨高進行加工成高級工業品再出口,賺取剪刀差。這樣比建設從原料到成品全套工農業體係也快得多,也節約得多。

    “蕭白朗不是說我們是天頂星科技麽?既然我們的科技的水平高出這麽多,就不該把精力放在低級產品製造和加工上麵。”張信繼續說,“要我說的話,包括現在的伐木場在內,臨高不是個林業資源很多的地方,可是廣東福建的林業到21世紀都很發達呢,為什麽不幹脆在這裏采辦木材?有了木材可以大規模的造紙,我前幾天和郭逸去看了市場,書寫用紙得價格也很貴,這東西出起貨來批量很大。”

    “這裏麵有運力的問題。”蕭子山想了下,“柴油的庫存不多,得節約著用。自己造船又沒經驗,船廠還得搞很大的基建工程。”

    張信笑著搖搖頭:“不是我說你們執委會脫離群眾――”聽了這話除了郭逸之外,幾個人都點點頭,“你們有時候就是腦子不轉彎,一門心思樣樣想自己造。連手紙都想自己搞定,結果呢?你不知道那些有老婆、女朋友的男人為了節約手紙,都在用幹樹葉擦屁股吧?”

    “有這樣的事情?衛生紙的供給沒有問題的。”蕭子山身為內務民政部門的委員,深知手紙這種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實際對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嚴重起來會傷害士氣。所以無論是在穿越前的儲存,還是D日之後的發放,都抓得很緊,基本上是按日計算,按周發放。不過衛生紙的自產至今沒有完成也是事實。

    “蕭委員,有和夠不夠這是兩回事啊。”張信無可奈何的搖了下頭,“身邊有女人的男人,自然就得稍微犧牲一點了。所以我的看法很簡單:造船不如買船!”

    “買船?廣東沙船?”

    “我是不知道什麽廣東沙船的了,”張信揮了下手,“但是廣東這裏的木材資源豐富,又有許多海商,造船業一定很發達,可以在這裏訂購幾艘船隻,解一下燃眉之急啊。”

    的確,現在的登瀛洲號的噸位太小了,隨著瓊粵兩地的海上運輸規模擴大,擴充運力勢在必行。造船還是買船,這個問題和原先那個時空裏一樣,一度在執委會內部引起過爭議。工業部門的人士堅持自己造船,無論是木船、鐵船還是水泥船,通過造船來積累經驗,培養一批專業工人;商業貿易部門則堅持要買船,盡快擴充運力。

    這個爭論的最後的結果就是買入了“登瀛洲”――買船派略占上風,原因無他,工業部門也急需從大陸上運來的原料,如果要自己造船,沒有幾個月時間根本不能下水,而且許多原料也缺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