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結局

第一百一十三節 槍與炮(1/3)

    最後1公斤水銀製造出來了大約1.2公斤的雷汞,這個成績化工組已經非常滿意了。畢竟每個火帽的雷汞的用量很小。

    用在米尼槍上的火帽最好是銅製的,穿越者沒有帶銅,廣州先遣站收購了大量日本紅銅條。這種銅在市場上非常槍手,原因是裏麵含有有不少白銀。把白銀提煉出來就能抵償買銅的成本了。

    冶金小組從新提煉了銅條,得到了純度很高的銅錠和少量的白銀。原料解決之後,機械組自行設計製造了一台專門衝壓火帽的機器,製造了模具,用電力驅動,一次可壓製10個火帽。

    確認火帽批量製造沒有問題直呼,火槍的組裝工作就開始了。這些使用米尼彈藥的前裝線膛槍都是利用出發前買的高壓鍋爐用14毫米合金鋼無縫管組裝的。鋼管買到以後,就在在展無涯開的機械加工廠裏偷偷拉上纏踞48厘米的5條“內螺紋”。其它的擊槌、扳機、簧片之類也是在他的廠裏用4~5毫米厚的合金鋼板衝壓出來。假如當時沒有這一手,要是他們自己加工膛線,恐怕到現在也沒有幾支線膛槍,新軍估計就得用褐貝絲了――這種滑膛槍也獲得了一批排隊槍斃黨人的狂人吹捧,王洛賓雖然也是排隊槍斃黨人,但是還不夠原教旨。真正的排隊槍斃黨是絕對謝絕線膛步槍的。

    線膛槍不算一種很新的武器,有燧發滑膛槍的時代就有了燧發的線膛槍,與滑膛槍相比,線膛槍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射程大、精度高,比起有效射程不到50米的燧發滑膛槍,前裝線膛槍在射擊精度和射程方麵在當時完全可以充當狙擊槍來是用。

    它沒能普及的最大問題,一是工藝複雜造價過大,二是裝彈困難。膛線槍之所以能射得遠,射得準,子彈在出膛前必須沿著膛線旋轉,這就必須把子彈鑲入膛線才行。在沒有米尼彈之前,子彈必須比膛線直徑略大,用蠻力打擊子彈使其變形鑲入膛線。誇張的說法要用錘子錘進去,雖然多數情況下不止於此,但是它比滑膛槍裝彈慢卻是個事實。因此雖然被許多國家小規模的裝備過精銳步兵,但是使用不廣泛。

    米尼彈的出現才改變了前裝線膛槍的命運。米尼彈,錐形彈頭的直徑略小於槍膛直徑,這樣裝彈就很方便。彈頭的底部有個圓錐形的空洞,一個木塞堵住洞底,發射時燃氣壓迫木塞擠進空洞,迫使彈底膨脹,緊貼膛線,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泄,又可以使彈頭在膛線壓迫下高速旋轉。米尼彈解決了前裝線膛槍裝彈困難,滑膛槍射程精度太低的問題,使得步槍超過火炮,成為當時戰場上的決定性武器。

    扣下扳機,“砰”的一聲巨響,槍身猛的向後衝,王洛賓撞得肩膀發痛。一股淡淡的硝煙慢慢的從槍口散出。100米外的城牆下,薑野從掩蔽部跑出來,看了下靶子,把剛打的洞用白紙貼上然後湊到竹筒的製得土電話上大聲叫喊,王洛賓拿下右耳的耳塞,湊近這急這一邊的竹筒,聽到他在說:“9環,偏7點鍾方向。”於是舉手示意聽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