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結局

第一百零四節 鑄炮(三)(1/3)

    現在炮兵小組的人又要麵臨抉擇,到底是采用實心鑄造加深鑽工藝來製造身管,還是繼續采用空心鑄造法。

    “下一步我們試驗鑽孔法吧?不過得先製造一台鑽孔機。”機械組的幾個人都興致勃勃。

    “鑽孔法難了點。”林深河想了想,“效率也有點低,我看可以試試RodmanCasting。”

    “中心冷卻鑄造嗎?”王洛賓問。

    “你知道啊?”林深河有點吃驚,“我以為國內對這方麵知道的人不多。”

    “個人愛好,純屬個人愛好。”王洛賓想要不是俺在水產大國不比你在腐朽的美帝那麽為所欲為,我也早鑄過大炮了。

    所謂RodmanCasting鑄造法,就是內模灌水冷卻法。

    它的原理很簡單:生鐵澆鑄時的冷卻速率會影響其機械性能,理論上說冷卻速率愈高質地愈硬,理想的大炮是中間(炮膛)最硬,但實際卻是相反,鑄造大炮的時候卻是中間冷卻最慢。因為第一外層包住內層,外層不冷裏麵冷不下來。其次外管的表麵積也比內管大。不管是輻射或者對流傳導散熱,散熱速度都是和表麵積相等的,所以外麵會先冷。而這就使炮管密度的分布不理想,身管壽命大打折扣。

    先冷卻者先收縮。外層冷卻硬化後,裏層還沒冷卻的話,將造成外層比裏層更硬,裏層的內管可能會形變,或者在裏層冷卻時產生裂痕之類的。這導致鑄炮時的廢品率提升,縮減身管壽命,有時候還會影響到火炮的發射性能。

    1860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陸軍少校托馬斯丁.羅德曼,發明了這一空心鑄件工藝,圍繞型芯進行鑄炮,型芯內部以流水進行冷卻,這是一個使炮膛內部先行硬化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RodmanCasting鑄造法。這種工藝是早先套筒炮試驗合乎邏輯的發展結果。外層金屬冷卻時向內縮攏,向已經硬化的內層繼續加壓。這樣,發射藥的爆炸力就為炮膛四周的整個厚金屬層所吸收,而不是層層向外膨脹。在美國內戰及以後的20年裏,用這種方法製造了大部份美海軍的重型鑄鐵炮。RodmanCasting鑄造法的最大意義是大幅降低鑄造時的炮管廢品率,特別鑄造重炮的時候。

    從成本角度來說,RodmanCasting鑄造法大幅度減少了廢品率,減少了火炮的鑄造成本。其次,這種工藝大幅度的增加了火炮的身管壽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穿越者麵對的敵人和潛在敵人,無論從人力還是物力的掌握上,都遠大於穿越者。穿越者要戰勝他們,就必須控製自己的各種成本。

    “這個方法可以試試看,不過這樣的話我們要做一個可容水的硬內模,這樣就不能用剛才的泥模了。”季無聲考慮了下鑄造的問題。

    “用鐵模鑄法吧,好像中國人還是第一個用使用的。”

    “沒錯,是龔振麟發明的。他也算個奇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