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精校版txt下載

第六十三節 新式武器(1/4)

    江牧之和李赤騎對新炮架進行了改進,解決了鎖定裝置,又換用質量較好的滾珠軸承。終於通過了靶場和50公裏行軍測試。這一重大改進取得的成績使得總參決定在一五期間所有新造火炮的炮架改用金屬炮架,原有的舊式木炮架也將逐步改造。機械部門為三個野戰炮兵連緊急製造了新的炮架。接著,連火炮前車的車架也做了改進。

    盡管沒有足夠的馬匹而使用的是“代畜輸卒”,但是火炮前車依然不可少――不僅是用來裝彈藥,更主要的原因是火炮的重心高,在拖動的時候很不容易掌握平衡,稍有不慎重就會出現倒栽蔥的場麵。前車可以在牽引時支撐炮車的尾部,平衡重心,還能分散沉重的炮身的壓力,牽引炮車的馬匹或者人就隻需要提供向前的拉力。

    “改進之後火炮運動起來就靈活多了。”應愈檢查排列在靶場上的新火炮。炮兵們正在軍官的口令聲中不斷的跑前跑後,模擬著火炮的發射程序。根據炮兵訓練大綱的要求,每門炮的8名炮手都要互相進行換崗訓練,以備在人員傷亡的狀況下持續開火。按照大綱要求:一組訓練有素的炮手應該在隻剩下兩人的情況下依然能繼續射擊。按照林深河的說法,南北戰爭時期有隻有一名炮手就能讓火炮繼續發揮作用的例子――當然這樣足夠得勳章了。

    “要是有馬匹就好了。”林深河不無遺憾的看著跑前跑後的按照自己撰寫的炮兵大綱訓練的炮手,110匹馬一個連!這簡直就是在做夢。

    “你說要搞新得炮彈的,有沒有什麽結果了?炮手們還得熟悉熟悉新炮彈的裝填發射。”張柏林穿著個汗背心急匆匆的跑來了。

    “快了,新炮彈隻有比老炮彈更好用。”林深河說著打了個哈欠――下午又要在實驗室裏掛紅燈籠了。

    原先為了簡化工藝的考慮,陸軍的火炮隻批量裝備了兩種最簡單的炮彈――實心彈和霰彈。榴彈也有少量生產,但是隻作為訓練使用,不做儲備。

    滑膛炮發射的榴彈,其原理大同小異,都是用火炮發射時的燃氣點著炮彈上的延時引信來引爆炮彈的。所以在裝填的時候必須特別小心,必須保證引信孔衝著炮口,否則燃氣一旦直接衝入引信孔,炮彈就會直接炸膛。為了要承受較高的膛壓,彈殼必須做得很厚。一枚12磅球形炮彈隻能裝填900克黑火藥。其爆炸產生的破片對人員的殺傷效果甚至不如實心彈。炮兵裝備榴彈主要目的是對付建築物和船隻,另外就是起到嚇唬人的作用――本時空的爆炸彈畢竟還不大多見。

    他準備開發的是榴霰彈。榴霰彈的結構比其他球形炮彈都要複雜:將若幹鐵質或者鉛質彈丸和起爆藥一起裝進彈體內,由一根延時引信控製其在合適的高度和距離起爆。由起爆藥炸開彈體後,彈體內的彈丸就會保持著此前的速度飛向前方的敵人,其威力相當於一發霰彈的抵近射擊。喵喵尒説

    榴霰彈在中遠距離內的殺傷效果與實心彈榴彈相比堪稱非常出色,特別是在打擊密集隊形的敵軍的時候,如果引信起爆的時機掌握的好瞬間就能擊倒一大批敵人。不過早期的榴霰彈即不精確射擊起來也不大安全――榴霰彈內部的彈丸在發射中彼此摩擦很容易提前引爆炮彈裏的火藥。

    林深河選擇的是經過英國陸軍上尉Boxer在1840年改進的榴霰彈。它在結構上有了極大的改善,當然也更加複雜了。彈丸裝在彈體的前部,由一塊鐵質的分隔板和後方的起爆藥隔開。尾部裝有一個既可以防止彈丸在炮膛內翻滾,又會在發射時的燃氣壓力作用下膨脹以起到閉氣作用的杯狀尾墊。這樣的結構使得整枚彈丸後輕前重,再結合了尾墊之後的獨特形狀,炮彈飛行時候的狀態相當穩定,精度也比同時代的榴霰彈高很多。當延時引信引爆起爆藥後,彈體被炸開的同時鐵隔板就會將彈丸向前方推送,使它們成一個錐角向前射出,而不是像其他榴霰彈那樣無規則的散布,這樣就進一步提高了其殺傷威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