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精校版txt下載

第八節 平板玻璃廠(1/3)

    長達一天一夜的五年計劃會終於在馬千矚不斷的“就事論事,不要跑題”的提醒聲落下了帷幕。各個部門根據會議上製訂的五年計劃總則開始實施。

    這個總則相當籠統,具體到每個部門還是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的。計委隻下達近期階段需要達到的目標。至於如何達到目標,依賴於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部門之間的文件在OA上滿天飛,雖然穿越眾裏各行各業的牛人和廢材都不少,但是誰也沒有協調一個龐大的工業體係運作的經驗,笑話自然是不少的,某些浪費也是存在的――經常出現某個項目進行到一半才發現配套的項目還沒影子,隻好停下來等待。正如馬千矚所說:“我們正在學習如何搞計劃經濟,交點學費是正常的”。

    馬千矚現在看到的就是玻璃廠的擴建報告。

    輕工業部現階段的目標是鏡子和窗戶玻璃。要製造這兩樣東西,就得有平板玻璃的製造能力。穿越集團中的多數人都看過凡爾納的《神秘島》,知道平板玻璃是首先吹製一個長圓形的玻璃泡,然後慢慢得將它滾動整形,最後生產出一個圓筒型的玻璃筒,再用金剛刀去除兩端,接著縱橫切開之後從新加熱使其軟化,再攤開成為玻璃板滾壓平整。這個工藝被非常形象的稱為人工吹管攤片法。

    就描述本身來看這種方法實施起來很容易。然而當大家去實踐這個過程的時候才發現凡爾納大大的弱化了製造中的專業技能的要求――大概也是從書裏抄來的。

    19世紀早期開始這種工藝取代了更老式、更費事的冕狀平板玻璃製造法的,但是它還是需要玻璃工匠有很高超的精巧技術和很強的判斷力,采料工匠要能恰當的估測出製造圓筒所需要的玻璃液用量。經切開攤平後,能夠製成給定尺寸和厚度的玻璃板――如果這對僅僅希望做出產品的穿越眾來說不成問題的話,那麽吹製工匠的技術就要難得多:他必須將熔融狀態的玻璃不斷的擺動、旋轉,以保證整個圓筒達到均勻的厚度以及正確的總體尺寸。用這種方法製造的平板玻璃,需要五種類型的熟練工人參與:取料工、吹製工、定位工、切割工和平整工。最後,玻璃板還得進行打磨和拋光處理,才能做出可以作為窗戶玻璃或者鏡子的平板玻璃。

    其中包含的技能、技術、經驗,根本不是半路出家的穿越玻璃匠能夠掌握的。特別是吹製工的技術,在當時的玻璃工場裏都是經驗最豐富的老資格工人――即使是林肯島上的五個人,也未必能做出來。

    最初的四五次試驗毫無懸念的失敗了,要麽根本做不出圓筒,要麽玻璃的厚薄不勻,甚至還沒攤開就因為應力的問題而爆裂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試驗之後,客串玻璃匠的機械眾們終於整出了一塊模樣古怪,厚薄不均的玻璃板。自然,沒有人覺得這東西能夠賣出去,更妄論拿它做鏡子了。

    “采用平板澆注法吧。”王洛賓無可奈何的看著多出來的許多筐碎玻璃。

    “你確定上這玩意?”季思退對玻璃製造是有所了解的,“這可以算是工業規模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