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txt精校版下載

第二十節 築路(一)(2/3)

    相形而下,同一個時代的歐洲也高明不到哪裏去。1600年以前的道路狀態依然非常惡劣,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築路技術已經失傳,路麵的坑洞是用柴捆來填塞的,甚至用這種強度很小,容易腐爛的材料做為新建道路的路基。現代築路的思想來自意大利人托格萊塔(約1587),他在一篇文章裏第一次提到了一些現代道路的基本概念,如道路必需在地下水的水平麵之上;道路兩側需要有排水設施;用礫石修築較為堅固的路基,在上門鋪設碎石、砂漿的混合路麵――他還指出,這種路麵需要長期的維護,但是在成本上比傳統的羅馬式硬質石頭公路要便宜的多。從17世紀開始,歐洲的築路技術和路政才進入一個快速的發展的階段。

    穿越者的道路規劃自然是雄心勃勃,這條規劃中的公路,直線距離為8公裏,路線總長12-16公裏,按等級軍路的乙級標準進行建設,這種等級軍路的通過量小於每晝夜200輛。設計汽車通過最大時速為40公裏/小時。整個路基寬度為7米,車行道寬度6米,雙車道。

    “我有個看法,”王洛賓說,“可能說得不對。你們現在對勘測方麵是不是投入了太多的精力?你們是不是打算一勞永逸,一次修成永久性的公路。現在有這個必要嗎?先修一條便道通上去以後再慢慢改就是了。執委會的想法是要盡快修通到百仞灘的道路,這麽搞下去別說D 5,修一個月都完不了工吧?

    梅晚看了下周圍的幾個人,大家都默不作聲。冰風計算過大體的工程量,知道王洛賓這話說得沒錯。但是這裏隻有梅晚和卓天敏稍微懂一些路橋工程,梅晚作為建築組的組長對自己的方案又興致勃勃,大家都不好意思去提這個工期的問題。

    梅晚看到自己的方案有被否定的可能,急著解釋說:“這種路對我們來說已經有點奢侈了,不過未雨綢繆,先把基礎打好,也好為以後的擴建改建打好基礎。”

    “現在穿越伊始,我們百廢待興。什麽該從簡,什麽該精細,雖然沒有客觀實際的標準,但是你們作為實際工程負責人員不是樣樣都必須從專業角度出發非要盡善盡美。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不管是技術還是材料現在都不是很完備。盲目追求完美有點緣木求魚意思了。”王洛賓說。

    一直在建築組內保持沉默的卓天敏忽然說:“我讚同王委員的看法。修路說複雜很複雜,要考慮路的坡度、考慮地質結構、考慮施工量、是否需要架橋、是否需要隧道、根據考察的情況設計施工方案……但要說簡單也可以很簡單。特別現在隻是臨時修一條便道。隻要確定路的起止地點,中途必須到達的地點,然後根據經過的地形選擇一條路線修築簡易土路就可以。根據實地的查勘,本地的地形不複雜,在這種地方修便道甚至不需要嚴格的測繪都不會有大問題。”

    卓天敏的發言讓梅晚的臉一下變得很難看,這個機電一體化本科畢業,擁有注冊谘詢師、建造師資格的男人雖然因為報名參加比較晚,加上還得照顧兒子,在組裏一直保持低調的姿態,但是他的專業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這讓梅晚一直有些忌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