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筆趣閣

第一百三十節 衝、繁、疲、難(2/3)

    魏必福思索片刻,道:“首長若是要學生對南海一縣的情形概而括之,此地當得起‘衝、繁、疲、難’四字。”

    “哦?”張梟又問:“你說說,何為‘衝、繁、疲、難’?”

    “回首長,地當孔道者為衝;政務紛紜者為繁;賦多逋欠者為疲;民刁俗悍、命盜案多者為難。此乃廣州府、乃至廣東省之最要縣。”

    魏必福短短四字,將南海的基本情況都精煉了出來,張梟不由得對這個大明前縣令的能力表現出了一絲敬意,看來崇禎不缺人才嘛。

    舊時空的曆史上,以衝、繁、疲、難給各州縣定考語,是到清代才有的,不過顯而易見,這種評估並不是某個人突發奇想的發明,在明末就有人想到這些也不足為奇。

    南海縣人口稠密,又是廣東的經濟、政治腹地,加上“衝、繁、疲、難”的特點,其管治幅度之大與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地當孔道,這個我能理解。”張梟右手的手指在桌子上輪流敲擊,像是在彈琴,說道:“西江、北江都從本縣流過,水網密布,支流無數。南海轄區北至花山,南至九江,直線距離超過百裏;西接三水,東至廣州城,商貿往來為廣東之最,人乃萬事之源,一人多就容易出事,特別是流動人口。隻是這政務紛紜又怎麽說?”

    魏必福聽到這個問題,明白這位新首長對政務不甚明了,便道:“明國規定,除了農忙時節,知縣每月均要接受上峰宣講,如皇帝聖諭、律法、道德勸諭,其後轉告宣講於各堡耆老,乃至民眾;每月帶領士子祭文廟、祭天地;本縣文風盛極嶺南,書院頗多,三年一屆的鄉試亦為知縣之責,又占據廣州半城,會試也需出力;養濟院、節婦堂自不必說;本縣又有西、北兩江流經,自嘉靖以來,官窯滘、蘆苞湧逐漸淤積,水患頻繁,常需賑濟以撫民心,如能興修水利一二,便是大大的良宦;此外,還有緝拿盜匪,征收稅賦,迎來送往……”

    張梟聽著這一堆事情就覺得頭大。明朝的官吏分置,隻有官員和少數的“經製吏”才有財政供養的。整個縣政府的九十以上的人都是無薪的。而且明代的地方財政問題其實一直是模糊不清的,縣令責任即重,資源又很少。若是在臨高這樣的偏僻地方反倒日子要好過些,南海縣這種“衝”“繁”之地,當個縣令出息大,但是工作壓力也大。故而又有“繁”“難”之說。

    換到現在呢?元老院至少給他配備的編製人員比明朝多得多,也不需要他操心發工資的事情,再如道德勸諭、祭文廟、祭鬼神之類虛頭八腦的事情也都免了。公務員培訓和甄選現在有廣州幹部學校負責,地方治安有廣東大區國民軍撐著,征稅有廣州財稅局牽頭。缺點是跨部門的事情最容易推諉塞責,幹好不容易,幹壞了少不了背鍋。至於迎來送往,現在百廢待興,元老院還沒有官僚到明清兩朝那種程度,設宴款待上級同事、帶著官場酒肉朋友遊山玩水的事情應該沒多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