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0,我是碎礦全民工

第953章 傳承和記憶(2/3)

    事實上我們在這一塊一直是在模仿國外。

    但是我們和國外在很多方麵的差異實際上是巨大的,大多數國人對於參觀博物館感受曆史的文化和氣息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兒。

    這個一方麵是教育機製的問題,另一方麵是社會狀態的問題。

    這個要怎麽說呢?其實,在很多方麵我們都在做,但又好像什麽也沒做,主要就是脫鉤。

    大家都各自幹各自的,互相之間完全沒有一點交融甚至在排斥,都隻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麵玩耍。

    就比如嚴重滯後的教材和飛速變化的社會,永遠跟不上發展的法條,嚴重脫離實際的辦公規則還有和社會完全隔絕的校園。

    我們的孩子的成長,事實上就是一次一次的顛覆,從一個小圈子裏不斷的跳進另外一個全新的圈子從頭開始。周而複始。

    在這個過程中,能同化兼融的東西少的可憐,反而相悖的地方很多,甚至還會產生矛盾和衝突。

    還是那句話,口號喊的越響就越表示缺失。

    重視民生,重視農業,重視教育,重視曆史,重視少年兒童的成長……

    說遠了。

    而我們的特性向來是輕視或者說厭視自己的,總感覺別人的東西才好。不管是什麽。

    衣服,車子,飲食,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用的,包括說的話,都是這樣。

    其實人也是這樣,越親近的人就越要去傷害,陌生人才能見到溫柔和禮節。

    遍地都是的千年建築視而不見,但會不遠萬裏花著巨資去感歎驚呼人家一兩百年的老房子。

    精致的美食一臉嫌棄,但會因為吃老外一頓我們已經拋棄了上千年的燒烤血滋呼啦的牛排而感覺高大上,感覺享受。

    博物館就在這麽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存在著,堅持,靠撥款和補貼維持。

    但是觀複不是國營單位,拿不到撥款和補貼,隻能靠自己來想辦法,所以怎麽吸引人們進來參觀就成了頭等大事。

    “在館裏弄幾個區,”薑陽光在一邊比劃:“我聽明白鐵軍說的意思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原汁原味兒。”

    老馬記錄好放下筆,搓了搓下巴:“我到是明白這個意思,但是如果要是這麽一來的話,那能弄的東西可就太多了,根本弄不過來。”

    “那還不好嗎?你以前總愁擺什麽,現在有的是能擺的了,想擺什麽擺什麽,愁啥?”

    “你說這個也不全對。”老馬搖搖頭:“這個還得看具體情況,來館裏參觀的是誰必須得弄清楚。這個有難度。”

    薑陽光歪著嘴冷笑:“這破玩藝兒哪有那麽複雜,給他們看平時看不到的不就得了,北方展示南方的,去南方展示北方的,複雜嗎?”

    “這話到是有點道理。”老馬笑著看張鐵軍。

    梁佐點了點頭:“往簡單了想確實也就是這麽回事兒,不了解的才有興趣兒。你要是在京城鼓搗些雜院兒撅尾巴管兒不得讓人罵傻逼?

    但是這東西你拿南方去說不準就能不少人樂意看的,看看京城人原來就是這麽個活法,這也太糙了。好奇唄。”

    “這就和旅遊一樣,”張鐵軍笑著說:“人為什麽想出去旅遊?不就是因為沒見過好奇嘛,這就是興趣兒。

    但我的意思並不是用這些東西吸引老百姓過來掏錢,我是希望你們能把這東西當成一個傳承認真的搜集保護起來。

    時間這東西過的很快的,一晃兒就是幾十年,幾十年以後的孩子從哪裏了解我們現在的生活和生活狀態?

    這個時候我們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可以讓他們真實的看到當年他爸爸他爺爺是怎麽過日子的,都吃啥玩啥用啥住哪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