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0,我是碎礦全民工

第865章 獨眼龍,縱橫四海(3/3)

    用後來的話說,不是他的菜,沒有那種一眼就喜歡上的意思。

    “打輛車吧。”張鐵軍回頭看了一眼小陳的鞋。

    讓人家就這麽陪著走實在是有一點不好意思,再說也不打算再看什麽了。小陳是坐辦公室的,平時都是車來車去,一看就是不大能走路的人。

    “多遠哪?打車。”張鳳看了看張鐵軍,沒明白他的意思。

    “帶你去看看工部局大樓,然後去文芳那邊坐坐。”

    “好吧。東西不先送回去呀?”張鳳看了看蔣衛紅提著的衣服。

    “咱們看看大樓,然後先回酒店再去那邊兒。那段走著就行了,不遠。”

    幾個人攔了兩輛出租車去工部局大樓。這會兒申城的出租車主要還是夏利,桑塔納很少,腦袋上頂著2580000的叫車電話。

    滿大街的夏利(那姑娘還挺漂亮的)

    這會兒在京城在申城,出租車還都是有錢人和外地遊客的工具,打車很好打,普通老百姓沒有幾個人舍得花這個錢的。

    其實外地遊客也沒有多少人是舍得花這個錢的,大部分就靠腿兒。

    申城的出租車就全國來說是出現的最早的,一九一三年工部局就有了出租汽車部門,當時一共有四十二輛出租汽車。

    到一九二六年,申城的出租汽車增加到了四百九十三輛,有五十一家出租車行,三五年出租車超過一千輛,車行也達到了一百零七家。

    當時的出租車主要是美國的帕克埃特,在那個時候很著名的一款豪華轎車。

    後來因為戰爭,出租汽車消失,人力車開始大量出現,到四九年又被三輪摩托車替代。當時人力車不足四千,三輪摩托有兩萬六千台。

    到五幾年,人力車全部消失,大街小巷跑的全是三蹦子,本地人叫賴頭殼,小烏龜。

    是全國最早合法擁有摩的的城市,一直持續到七十年代末,才漸漸被轎車取代。當時摩的起步三角,轎車是一元。

    到九十年代,也就是今年,夏力開始成為全國各地的出租車車型,在申城起步十塊零八毛,桑塔納是十二塊。

    其實在夏力出現之前,申城也是滿大車的黃色小麵的,和京城一樣。

    然後富康,捷達也都加入了進來,價格從每公裏一元到一塊六不等,有四五種價格,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才統一。

    九十年代末,奔馳和帕薩特也加入了申城出租大軍。

    話說生產桑塔納的申城,出租車反倒是一汽捷達比較多。富康都比桑塔納多。

    也就是一公裏多點兒,十來分鍾就到了,張鐵軍讓出租車停在大樓側麵河南路和福州路的交叉口上。

    從這裏下車,正好就是工部局大樓沒有建完的這一麵。

    當時因為戰爭嘛,有些材料運不過來,經濟也緊張,大樓的整個西南角都沒建好,一共有一百三十五米的缺口。

    整個大樓外圈有五百多米,設計的是一個完整的四麵體,中間部分留空,這是歐州比較流行的城堡式建築模式,其實就是個大四合院。

    中庭有六千五百多個平方,一般會修建成小型廣場和花園,以供休閑散步什麽的。

    不過,咱們的理念和他們就一樣,廣場花園的有什麽用?這麽大的麵積那必須得蓋房子。

    原來市府在這的時候隻改造了禮堂,後來這些單位就蓋了不少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主打一個亂。

    從下車的這個角度看過去,就特別有一種想把這裏夷為平地的衝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