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0,我是碎礦全民工

第714章 那必須重疊(2/3)

    “那也不是不可以。”劉市長舔了舔嘴唇。

    “可拉倒。”張鐵軍抬手拒絕:“不行,老丫咱們得快跑,我感覺這是要綁架咱倆。”徐熙霞咕咕的笑起來。

    “如果朝天門給你,你打算怎麽建?碼頭怎麽搞?你說的兩座大橋怎麽搞?”孫書記問了一句。

    “做成渝城的地標,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碼頭,”張鐵軍說:“那時本來就像一個船頭,那就打造成一個船頭,揚帆啟航。

    上麵會有桅杆和風帆,一個建築群組。大橋就在碼頭的內部連接,從這裏過江到江北嘴和彈子石。

    所以,江北嘴也得給我。

    至於南岸,我幫你們修條路吧,那邊曆史建築比較多,可以打造一條濱江文化路,把曆史文化和商業綜合起來。

    這兩橋一路,就用南岸那邊的土地來抵賬,可以吧?包括土地上麵的建築。搬遷的事兒也不用你們操心。”

    “南岸啊?”劉市長愣了愣,看了孫書記一眼,眨巴著眼睛琢磨起來。

    他和孫書記在來之前已經商量過,兩個人的想法是拉張鐵軍去建設江北,把紅旗河溝到大石壩那一帶打造出來。

    這會兒鬆樹橋那邊還都是土路呢,還什麽都沒有。

    修建石門大橋就是想以它和嘉陵江大橋,計劃中的黃花園大橋,高家花園大橋形成一個新的城市經濟圈,擴張城市減緩老城區的壓力。

    紅旗河溝立交也是這個計劃的一步。

    五裏店立交,紅旗河溝立交,鬆樹橋立交,柏樹堡立交,石馬河立交,再加上螞蝗梁和大石壩,打造一個立體的交通網。

    為什麽想把城市向北擴張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一個是機場在江北縣,二一個就是南部全是老城區。

    從衛星地圖上能看到,渝城主城區是被東西兩側綿長的山脈夾在中間的一個漏鬥型,上寬下窄。

    南岸的空間太過狹小,九龍坡大渡口全是工廠,巴縣幾百年的老城區擠的密密麻麻的,想動成本太高了。

    而且長江蜿蜒著在幾區中間穿過,沒有什麽空間,距離中心也太遠。

    江北,包括江北縣有著三百平方公裏的可利用空間,向北擴張是最理想的,可以改變渝城被壓縮在六大轉盤的城區布局。

    南坪,楊家坪,石橋鋪,上清寺,三角碑,這是渝城的老五大轉盤,重要的五個交通節點,後來又加上觀音橋。

    時光匆匆,歲月荏苒,白駒過隙。過去的已經過去,轉身就是曆史,人生如此,城市也是如此。

    很多我們不經意的,習慣了的,不在意的,卻會在以後的回憶中成為重要的印跡。

    就好像這會兒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漢渝路為什麽叫漢渝路,雙碑到底有沒有碑,三角碑為什麽是三角形的。

    瓷器口為什麽叫磁器口?井口到底是哪個井?陳家灣是因為那裏住了個姓陳的人家嗎?

    人是很容易忘本的,何況世上無關的事,就像吃著農民的糧穿著農民的衣,卻永遠不會想起農民的付出。

    官員捧著農民的飯碗,每天都在琢磨著怎麽發展城市,蓋多少沒用的高樓大廈。

    “南岸有什麽問題嗎?”張鐵軍看向劉市長。

    孫書記說:“你為什麽不考慮考慮江北?這邊有機場,少了江水的影響,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是渝城未來的方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