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帝國:從診所開始

第350章 被忽視的中醫(2/3)

    癌症!

    在基因的層麵,我們一致都認為這是人體自身基因的一種突變。在研究某個癌症的時候,我們會通過基因的技術,把癌症之中的某種突變基因給確定下來,以肝癌為例。我們發現肝癌的基因之中,某些特異性的細胞已經發生了變化。還有比如白血病,通過研究會發現,白血病的病人,其中會有部分的白細胞發生基因突變。

    而基因分子靶向藥物,就是針對這些突變的基因。然後通過基因編程的方式,對藥物進行基因編輯。讓藥物隻針對這類突變的基因具有攻擊的作用。所以,這就是靶向藥物這個名字的由來。

    靶向嘛,癌症病人的某些突變的基因就是靶子。而藥物就是子彈,隻針對靶子進行攻擊,從而達到精準的控製或者是抑製癌細胞的作用。

    薛東明不認為許恒還懂得這些。他承認許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醫生,也是醫學領域的傑出天才。可隔行如隔山。醫生可不一定懂生物基因這方麵。

    所以很是耐心的給許恒解釋起來。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最後薛東明總結道:“這就跟現代的戰爭思維是一樣的。先針對癌症的基因進行分析,找到基因突變的部分。這就跟軍人事先潛入敵國。找到了敵對國家的發電站、機場、軍火庫、軍工廠一樣。”

    “然後,會把這些重點建築的坐標發給自己這邊。導彈再輸入坐標,從而對敵對勢力進行手術式的精準打擊,從而達到消滅敵人、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許恒立刻就明白了,他的確對基因沒有研究。但薛東明都解釋到了這個份上了。許恒自然能聽懂。

    “靶向藥物就是導彈。基因突變就是我們發現了對方的重點坐標。通過基因編輯的方式,在藥物裏麵輸入坐標。藥物就會對癌症的基因突變部分進行精準的打擊。從而實現治療癌症、控製癌症的作用。是這個意思吧?”

    “沒錯,格列衛、索拉非尼等等這類的靶向藥物,作用的原理其實都是這樣。基因靶向藥物,現在是全球的熱點項目,各大頂級的藥業巨頭都在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研究。以格列衛和索拉非尼為例。格列衛的研發成本達到了30億美元之多。索拉非尼的研發成本更高,拜耳公司對外宣稱的研發成本是110億美元。”

    “這裏麵肯定有不少的水分。但怎麽說也有幾十億美元的成本。可帶來的經濟利益也是巨大的。據去年的統計。07年索拉非尼上市,到今年才4年的時間,就已經為拜耳公司帶來了超過230億美元的收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