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帝國:從診所開始

第226章 論文發表(2/2)

    以前蔡允恭老醫生工作的銀山街道醫院就是這樣。要不然,蔡老一年一百多萬的業務量怎麽能養全院呢。

    最後第四個部分才是醫生們收入的大頭,那就是藥品的提成。一些業務能力出色,病人多的醫生。隻要心黑一點。一個月下來,拿得多的四五萬,甚至五六萬都不成問題。

    所以,許恒是認可這個觀念的。醫生的薪資一旦跟收入掛鉤起來,那性質就變了。過度醫療就在所難免了。

    可梅奧那種模式,許恒卻不認可。大夏的情況不同。如果真要達到梅奧的那種服務,也不是不可以。

    舍得出錢也是能做到那種程度的。大夏不是人多嗎?那我就增加醫務人員。每天一萬個門診量?按照半個小時一個計算,上午八點到12點。看八個,下午再看八個。平均一個醫生看16個病人,那麽一萬的門診量,就需要625個醫生同時坐門診。

    關鍵的是還牽扯到一個問題,門診量少的時候,醫生都在休息。門診量增加,又會麵臨壓縮時間,要不就得再增加醫生。

    其實,話說回來,其實大夏的醫生並不差。一些複雜的疾病,別說半個小時,交流四五十分鍾的情況都有。但有些簡單的病症。明明幾分鍾就能解決的問題,硬是交流半個小時,那就過分了。

    還有一點就是,國內的病人都想一天看完。總覺得這裏排隊,那裏排隊。總是感覺去醫院就是受罪,體驗感不好。

    可是,恐怕沒有人會告訴國內的人。哪怕是在梅奧。看病和檢查是兩回事。

    你想要看病,行,先預約醫生。今天你來看了。半個小時,OK了。醫生會跟你溝通檢查項目。然後今天就結束了。你自己還需要預約檢查。有可能三天,有可能一個星期。

    國外的人都習慣了這樣的方式。預約之後,不存在排隊,來了就能做。體驗感自然就起來了。就覺得服務好。

    許恒覺得,這玩意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以前許恒不會想這些,可隨著許氏五百畝院區的建設開始,這些就不得不考慮了。

    許氏未來走什麽樣的道路,這是關係到許氏的發展。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正想著,許恒的手機響了起來。來電的號碼頓時讓許恒一怔,周金華打過來的,許恒一接通電話,立刻道:“周老師。”

    “許恒,恭喜啊。”電話那端,周金華開口就祝賀起來。

    “你的論文通過審核了。最新一期的柳葉刀,頭版!”

    以周金華的身份地位。提前知道這些消息一點都不稀奇。事實上,在二十年前。大夏醫療界,能有一個人上一篇SCI期刊的論文就能在國內引起轟動。

    可隨著大夏醫療的發展和進步。國內很多國家級核心期刊現在都已經變成SCI的期刊了。

    以前能上柳葉刀的大夏醫生,一年兩年都不一定能出一個。還有外科年鑒雜誌也是這麽牛掰的存在。

    可現在,國內已經有不少人都變成了這些頂級雜誌的亞洲編審了。周金華說不定就是某個頂級醫學期刊的編審。

    隨著周金華的這個電話之後不久。許恒就收到了國外寄過來的樣刊。可是,許恒沒有想到的是,隨著論文的發表。自己也被人關注起來。

    。您提供大神蔡晉的醫療帝國:從診所開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