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中華?漫談棋文化

第六節 國際象棋(2/4)

    在所有棋盤遊戲中,國際象棋是一種把戰略戰術和純技術融為一體的理想遊戲。和西洋雙陸相比,勝負決定於骰子一擲,誠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國際跳棋相比,棋子的規模化控製了技術上的勝負。和國際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學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隻有日本將棋和中國的圍棋、象棋。

    15世紀末,國際象棋規則在歐洲起了一個自然而然的變化。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後從依附於王而變成在棋盤上極具威懾力量的角色。另外,兵起步時可以選走兩格,象可以在斜線上自由行走以及王能夠和車易位。這些變化可以說已經和今日世界上159個國家和地區所開展的國際象棋走法十分接近了。這種走法已被當今國際棋聯這個國際象棋世界性組織所屬的500萬注冊棋手所認可。直到進入20世紀時,國際象棋仍被認為是貴族和富有閑人的遊戲。而今天,自從1917年十月革命後,在蘇維埃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推動下,使得國際象棋逐漸普及起來。如果說,國際棋聯現有五百萬注冊棋手和數以億計會下國際象棋(據國際棋聯20世紀90年代的統計數字,現全世界大約有三億)的人,那麽,其中除了少數尖子棋手把它作為藝術和終生職業外,其餘都是這種遊戲的愛好者。

    現製國際象棋在我國開展的時間不算長,從1956年開始,國際象棋才和我國傳統的中國象棋與圍棋一起列入國家開展的體育項目。從此,這項新興運動項目發展很快,優秀選手不斷湧現。在多次國際比賽獲得優秀成績的激勵、鼓舞和吸引下,特別是謝軍兩次獲得女子世界冠軍的鼓舞推動下,我國青少年和兒童學下國際象棋的越來越多了。

    國際象棋常規知識

    1)棋盤和棋子:

    國際象棋棋盤是個正方形,由橫縱各8格、顏色一深一淺交錯排列的64個小方格組成。深色格稱黑格,淺色格稱白格,棋子就放在這些格子中移動。棋子共三十二個,分為黑白兩組,各十六個,由對弈雙方各執一組,兵種是一樣的,分為六種:

    王(1)、後(1)、車(2)、象(2)、馬(2)、兵(8)

    在正式比賽中,國際象棋棋子采用立體棋子,非正式比賽中可以采用平麵圖案的棋子。

    2)行棋規則:

    王:橫、直、斜都可以走,但每著限走一步。

    後:橫、直、斜都可以走,步數不受限製,但不能越子。它是國際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