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滿滿的幸福

第43章 顧哥也不是無所不能的(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顧轍前世搞科研寫論文大約是2010年左右了,再往後幾年才漸漸讀了個法碩、轉文跨圈搞專利。後世那個互聯網檢索環境和02年當然是天差地別,顧轍用起來很不趁手。

    看來還得再強化一下自己的文獻檢索助手團隊,不管是加人數、還是提升邵佳的業務水平。

    他連忙誠懇地承認了錯誤,表示回去之後先好好拜讀教授指明的那幾篇文獻,再自己嚴密查漏補缺。

    “等等,沒完呢。你這個問題不止於此啊。”鄭教授嚴肅地叫住他,繼續批評,

    “你這個論文太龐雜了,言多必失。哪怕是要寫盤點行業現狀的綜述,要麽就統一隻寫技術痛點,要麽就一個痛點對一個解決方向展望,算是一篇論文。

    你這樣把好幾個技術痛點都盤點完、再一一羅列可能的解決方向,不嫌內容太多、沒有主次麽?

    你這個論文至少拆成兩三篇,否則光打回來要你改的次數就夠你受了,改兩遍後交叉審稿人絕對沒耐心了——我不知道你為什麽要堆這麽多東西,你是很急麽?”

    顧轍聽了,也是再次汗顏,他忽然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

    因為類似的話,他前世剛工作那幾年,他公司的研發部領導也跟他說過——但是兩者動機並不相同。

    後世他遇到的研發部領導,看顧轍的論文“幹貨過多”,都是批評他不知道拆論文刷指標:“你這個論文要是拆成三篇,夠三個同事評中級職稱了,一次性寫完多浪費?”

    此時此刻,鄭教授也叫他拆論文,但倒不是為了刷指標和論文數量,純粹是顧轍確實寫得不規範、不拆容易導致退稿概率暴漲。

    用人話翻譯一下:就是一篇論文如果改了兩次後、還有兩個小錯,說不定就被交叉審核人失去耐心駁回了。

    顧轍寫一個論點,出兩個小錯的概率,顯然比寫三個論點、總共隻出兩個小錯的概率要小得多。

    “我明白了,我這就去改。”顧轍覺得還是受益匪淺的,他前世畢竟是在技術上沒走太遠,更多隻是一個懂點技術的旁觀者,理工科學術規範方麵還是差點火候的。

    鄭健看他態度還不錯,也是覺得年輕人難得,問了他一句:“需不需要我幫你示範地改一篇?需要的話,你先回去拆,拆好之後,第一篇我幫你改、把引用文獻全部找全。

    然後拆出來的第二篇第三篇,你學著我的改法改。還有,你準備投什麽期刊?”

    顧轍連忙借坡下驢,表示非常感謝教授撥冗斧正:“非常感謝,我就準備投《東海大學學報》,不過是英文A輯。”

    這樣一來,第一篇確實是教授幫他改的,到時候教授自己第一作者就行,顧轍第二。

    後麵的顧轍自己改,那就教授通訊、顧轍自己掛第一。

    至於顧轍提到的那個期刊,是東海大學自己的。不過這個《學報》也分為英文的AB兩個輯、外加理工農醫文五個中文版。

    英文的AB輯都是有SCI影響因子的,02年時平均也就0.3~0.5,算是比較弱的入門級刊物,後世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後,倒是分別有0.8~1.0和1.5左右。

    英文A輯覆蓋領域包括應用物理、機械、能源、生化環材,所以跟顧轍投稿的專業也算對口。

    至於那五個中文版刊,就不存在SCI引用的問題了,畢竟連文科論文都會放,壓根兒就不是一個體係。

    。您提供大神浙東匹夫的重生之滿滿的幸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