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1626

第三百零七章曆史沒有曆史(1/5)

    第三百零七章曆史沒有曆史

    王穿早起得很早,應該說是來天啟大明起得最早的一天,雖然所有事都安排妥當,可心裏始終並不放心,所以依然憂慮重重。

    看著眼前迷霧茫茫的京杭大運河,他想起了魏忠賢,想起了信王,想起了當今皇上朱由校,也由此想起了修建此條運河的楊廣。

    這些人沒有一人不是曆史的反麵教材,更別提在曆史書中能找到正麵的說辭了。

    楊廣修建了大運河,勞民傷財,葬送了大隋。

    可這條大運河打通了南北,緩解了北方的用水,同時在當時的情況下幾乎憑一己之力主持修建了如現代社會修建了一條南北高鐵,通三江五湖連四海八方,給後世帶來經久不衰的福祉。

    可曆史書中幾乎從來也沒有人會說楊廣有任何優點,甚至連當年楊廣為登位之前在當時的社會之中說起來可以算是一個大才子的經曆都遺忘得一幹二淨。

    幸好王穿也讀過幾首楊廣年輕時的詩,若說算起來並不比大唐盛世之時那些詩人所寫的差,就因為他是楊廣,是一個王朝的覆滅者,所以因為覆滅連孩童裏都會被人妖魔化。

    若說要把大唐李世民誇讚得如此英偉不凡,就得把楊廣寫得如何不恥,這就是勝利者的作風。

    似乎曆史的記載從來沒有例外,這一點在以前寫的洪荒道祖,其實就是寫在隋朝,說不上為楊廣洗白,卻是正視客觀的曆史。

    除了楊廣之外,當然連開創天下一統可比三皇五帝的秦始皇在曆史的讀物之中依然是一個暴君,這其實一點也不公平,一點也不客觀。

    世人隻知道孟薑女哭長城的故事,卻從來沒有人提過,自長城修建之後,曆代君王都在擴建新修長城。

    長城為保全中華文化,保存中華血脈的存續可以說做出了不可比擬的貢獻,就連幾百年前的清朝,若不是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打開城門,那麽或許後金再用一百年也無法攻入中原。

    長城到了現代幾乎成了中華文華蹤跡的像征,可卻從來沒有人正視過那一段超乎時代的想法與觀念所帶給後人的福祉。

    而縱觀曆史,有太多被後世人詛咒辱罵的人,他們真的就是曆史的罪人嗎?

    就好像此時的魏忠賢,當王穿提出要共抗倭國後金的時候,魏忠賢沒有表現出半分遲疑,沒有半分拒絕,也並沒有因為他這兩日受了一生最大的打擊而阻止。

    若沒有魏忠賢的支持,相信沒有王穿此次的賑災,更不會有將來朱由檢的順利繼位。

    那麽現在王穿所做的事,在曆史上又會有人罵他什麽呢?

    畢竟此時王穿的胸中已有了對抗倭國的策略,那就是先造成大明與倭國聯合的形勢,對後金造成威脅。

    畢竟若大明水師登陸朝鮮半島,後金不會明白是不是大明與倭國勾結。

    若說寧遠大營再出兵攻擊後金,亦或是通過把一千多倭人送回倭國,那麽後金自然會覺得大明與倭國勾結,自然是想兩邊夾擊消滅後金了。

    所以在此情況之下,後金唯一保命的機會就是與大明聯合,以共抗倭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