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江

第262章 梁思申(1/2)

    1978年伊朗發生推翻巴列維王朝的革命,社會和經濟出現劇烈動蕩;從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場每天短缺石油500萬桶,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1/10,致使油價動蕩和供應緊張,引起了搶購原油的風潮,油價急劇上升。

    這一潮頭剛要過去,1980年9月20日伊拉克空軍轟炸伊朗,兩伊戰爭爆發。兩國石油生產完全停止,世界石油產量完全受到影響,產量劇減,全球市場上每天都有560萬桶的缺口,打破了當時全球原油市場上供求關係的脆弱,再度引起油價上揚。

    這些事件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以前油價較低的時候,乙烯工業利潤率較高,就算成本高一些也沒什麽關係;但現在可不行了,油價翻了三倍還多,FRC技術的前景立刻變得黯淡起來。

    “最後一個原因,我國的乙烯工業以前主要跟隨蘇聯、東德,老一輩乙烯工業的技術人員學得多是俄語;而現在歐美國家掌握了最先進的乙烯工業化生產技術,技術資料多是英文寫成的。”

    “再加上咱們國家外匯緊缺,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構沒錢購買最新的技術資料,所以對歐美最先進的技術就有些了解不夠了!”

    陸教授是有真材實料的,S&W公司和魯姆斯公司都是全球乙烯工業巨頭,S&W公司占了全球份額的四分之一,魯姆斯公司更是誇張,巔峰時期使用他們公司技術生產的乙烯,接近全球產值的半數。

    八十年代之後,國內也有大量企業引進了他們的技術,比如大慶油田、山東裕龍石化、中國石化等等;現如今這兩家公司還沒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陸教授就斷定他們的技術有前途,這水平絕對沒得說。

    “我明白了!”冉江想起了劉啟明的話,劉總工當年學得也是俄語,金州廠的圖書館裏同樣沒有最前沿的國際期刊雜誌,他借給自己的資料也大多都是蘇聯和東德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不了解S&W公司和魯姆斯公司的技術也很正常。m.X520xs.Com

    現在可不是網絡時代,想要什麽資料網上去找就行了,還得靠人力整理搜集,搜集的效率以及效果和項目主導人的素養有著直接關係。

    劉總工能力不錯,但他的知識結構和見識已經落伍了,用他相對陳舊的知識體係來判斷,FRC技術確實很符合金州廠的現狀;然而在陸教授這種能緊隨國際前沿的專家眼中,FRC技術就不夠看了。

    “哎,咱們國家和國際社會脫軌太久了!這樣的情況在國內化工領域並不少見!你們及時發現這樣的問題很好。”陸教授也是頗為欣慰,這個學生沒給自己丟臉,剛參加工作就發現了這麽重要的問題。

    “以後你在工作中也別隻顧著悶頭幹活,得繼續保持對前沿科技的了解!”陸教授勉勵道。

    “謝謝老師,我會這麽做的!我這次打算多待幾天,估計還要向您請教,您該不會嫌我煩吧?”就算能拿到資料,也得先消化,在安雲大學研究資料,還能及時得到陸教授的指點,可比自己回金州廠單獨琢磨好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