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江

第137章 遊子回鄉(1/2)

    光芒散去,冉江耳朵裏傳來了哐啷哐啷的聲音,同時有人在他耳邊輕聲呼喚著,“英傑,英傑,快醒醒,我們馬上就要到站了。”

    冉江睜開眼睛,隻見他正坐在綠皮火車上,火車現在正在減速,呼喚他的那位同學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準備下車了。

    邱英傑的記憶湧入腦海,冉江頓時明白了,這應該是邱英傑大學畢業,拒絕了留校當老師的安排,選擇回義烏為家鄉做貢獻的時候吧?

    根據記憶取下自己的行禮,跟兩位同學一起到車門處等候,不一會兒,火車到站,車門打開,他們一起走了下去。

    剛下車,四月份才到任的義烏縣高官謝高華便迎了上來,笑著伸出手,冉江連忙緊緊握住謝書記的手,“謝書記,您怎麽會來接我們?”

    在這個年代,有大學生願意回來建設家鄉,那的確值得一把手親自去接,學校要是好點的話,還會上報紙大肆宣傳。

    這同樣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好幹部,在來義烏擔任一把手之前,謝高華在衢州工作,衢州盛產橘子,一年能產8萬擔,可按照規定其中6萬擔,必須由國家收購,剩下的國家不收,也不允許私自售賣。

    吃又吃不完,賣也不能賣,一些老果農被逼得去要飯,甚至有的村幹部,為了完成收購橘子的指標,竟強行拿走。

    謝高華當時在衢州當一把手,大膽做決定,在完成國家計劃的前提下,剩下的橘子,哪裏價高就到哪裏去賣……

    有了他的支持,外地人紛紛來收購橘子,果農收入是多了,但卻直接導致當年國家訂購任務沒有完成;事後《人民日報》發文,點名批評他,“破壞國家計劃搞市場自由化”。

    橘農都嚇得不敢再種橘子,他卻鼓勵大家不要怕,繼續重,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就從老百姓利益出發。”

    而義烏的小商品市場也正是在謝高華的帶領下才變得正軌起來,他在義烏任職的時間雖短,卻為義烏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地基礎,日後他還被授予了“改革先鋒”、“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最美奮鬥者”等多種稱號。

    他退休之後,義烏博覽會邀請他參加,他到達義烏的時候,義烏商人們組織了上百輛奔馳迎接,車上“飲水思源”四個大字,邊上拉出橫幅,上麵寫著“謝天、謝地、謝高華”!

    以此來感謝謝高華對他們的支持,這可比“謝天、謝地、謝亞龍”好聽多了。

    日後馬福報在大會堂見到謝高華,也是主動鞠躬握手,因為如果沒有謝高華在義烏所做的一切,就不可能有馬福報的商業帝國。

    收回思緒,便聽見謝高華笑著說道,“我哪能不來呢。你們畢業,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主動回家鄉工作,幾位英才是我求都求不來的金鳳凰啊!”

    說完他親自拿過冉江等人的行李,放上了他那輛破舊的吉普車,“你們旅途辛苦,先跟我回去吧!”

    這種求賢若渴的姿態讓冉江佩服不已,上車後他坐在謝書記身旁,往車窗外張望,謝高華拉住他的手,“你這個高材生,聽說大學留你任教你都不幹,非要鬧著回來?怎麽想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