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江

第132章 過年了(1/2)

    在黃平鎮建設雙孢菇罐頭廠和烘幹廠的前提是產能,僅僅依靠獨山村的產能肯定無法滿足工廠的需求,所以必須按照計劃書中所說的,將雙孢菇種植項目推廣到整個黃平鎮,乃至周邊鄉鎮。

    這樣才能實現規模化種植,達到集群效應,利用大規模的種植和加工,來保證當地老百姓的利益。

    如果隻有種植而沒有工廠,那麽雙孢菇的收購價格就必然會被別人所控製,稍有波動便會讓老百姓受到巨大的損失。

    而如果隻有工廠而原料不足,這樣工廠就得從外麵去購買原料,運輸成本必然會讓該工廠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破產倒閉恐怕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得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既要保證工廠的建設,也要保證原材料充足;工廠建設是由工業局馬局長、黃平鎮的鎮長趙天波等人負責,擴大種植麵積的責任就落到了冉江頭上。

    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光靠獨山村的女婿上門去給老丈人幹活肯定是不夠的,還得更多人參與才行。㊣ωWW.メ伍2⓪メS.С○м҈

    於是冉江又拿出了老辦法,如今信用社已經減免了前期貸款的利息,政府又給發了補助,正好把這筆資金用在這地方。

    隻要是願意去外村教他們種植雙孢菇的,教會一戶就免除他們的貸款利息,然後規定獎金,每教會一戶就發一筆獎金。

    然後冉江還和趙天波等人商量了下,又出台了一項政策,凡是在雙孢菇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做出貢獻的,都會按照他們的貢獻大小給與不同的加分,等工廠建好後,加分多的優先錄取。

    現在正是農閑季節,雙孢菇的種植季也已經過去,獨山村的老百姓大多都閑著,如今有了掙錢的機會,他們那能不積極?

    而且幹得好還能優先進入工廠當工人,免除利息、發放獎金、給與加分,三管齊下,獨山村老百姓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

    石灣村等周圍村子的老百姓,看到了獨山村的變化,也看到了工廠正在一天天建成,自然也想學習雙孢菇種植技術,積極性同樣很好。

    一個想教,一個願意學,這就好辦多了,冉江將村民分成若幹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安排幾個善於表達、種植技術過硬的村民領頭,讓他們分散到各個村子去教授當地的老百姓種植雙孢菇。

    去的時候全套工具都帶上,讓該村準備好材料,先講理論,然後現場給他們演示如何搭建蘑菇棚,再讓那些學得快的自己上手,他們在旁邊指導,這樣學起來就快多了。

    等學得差不多了,就組織現場考試,那些願意種植雙孢菇的都過來參加,誰先通過,誰就能拿到縣裏的貸款,先搭建蘑菇棚!考試分數越高,貸款利息就越優惠,那怕是為了省錢,他們也會拚命地學習。

    所以到快過年的時候,已經有很大一批農戶基本掌握雙孢菇種植技術,隻等著明年種植季到來的時候,就直接開種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