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距離的縮短,逐漸進入直道,選手起跑前的差距,自然在這個時候漸漸減少差距。而李東閃,在這個位置追上了對方,再一次拿下了第一的位置。

    劉文誌,是第三道次的選手。第三道的位置,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位置。目前的賽道,還是傳統而又保守的賽道。

    賽道上,沒有什麽前伸數。賽道,就是一個簡單的賽道。是的,這個賽道,就是一個簡單的賽道。這個賽道,在所有的人們看來,就是一個簡單的賽道,所有的選手在同一個起跑線前進行奔跑。每一個選手的起跑線,都是一個樣子的。

    200米賽道,選手的起跑線,是一個樣子地。沒有什麽兩樣,就是一個簡單的賽道。終點線,亦是如此。在賽道的盡頭,隻有著一個最後的終點線。

    劉文誌是第3道,在前麵的選手位置,他幾乎不用去刻意觀察,抬頭就能夠看到前麵的蔡一明。第五道次的蔡一明,是一個靠近劉文誌的位置。除了第五賽道那個道次的選手之外,剩下的道次,就是第七道次的選手李東閃,比較特殊了。第七道次的選手,所在地位置,也是一個特殊的位置!

    第一名的位置,永遠都是特殊的位置!

    蔡一明的實力水平,劉文誌是知道的。和蔡一明在一起,跑過了499米決賽的劉文誌,對於蔡一明的實力水平,還是清楚和知道的。在前半程,蔡一明的爆發力,是很強勁的。這個,也是蔡一明的優勢所在。

    至於說,處在第一名位置的李東閃水平是什麽樣子的,蔡一明就不得而知了。是的,這個蔡一明,對於李東閃的實力水平,還是不太清楚的。到底李東閃的水平,實力是什麽樣子的,他並不是很秦楚的。

    200米短跑的賽事,不同於其他的賽事。這個兩百米的短跑賽事,對於選手和其它的觀賽人員,有著極高的要求。這份極高的要求,無論是在選手看來,還是在其他人看來,都是有著特殊性的。

    和100米相比,200米短跑的賽事,對選手的力量保持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

    100米的短跑賽事,可以說,全程都是一個無氧運動。

    100米短跑賽事,從加速階段,速度保持階段,衝刺階段,這幾個階段來說,可以說都是一個全速跑階段。所以在100米賽事結束後,選手會因為大量乳酸的產生,感到身體上有著一種酸痛感。這份酸痛感,在所有的選手來看,都是一份常見的身體常規反應。

    100米賽事,在前半程的過程中,選手的速度爆發力,要求比較高。

    200米賽事,又是另外的一種模式。和米、這兩項運動相比,200米賽事的要求,有著著不一樣的地方。參加了米賽事的李家駒,之所以能夠取得好成績,一定的程度上,離不開他超好的身體素質。

    可以說,米短跑賽事能夠取得好成績,除了超好的身體素質之外,另外的一個方麵,和選手的技能也有著一定的關係。

    是的,這個方麵,是這個樣子的。相比較100米的賽事而言,米的短跑賽事,對於選手的體能是有著極高要求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