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穿鞋子,是挺費的。

    可能是因為,他是一個男孩子的原因,或者說王兵是一個活潑性格的原因,使得這個小家夥在穿鞋子方麵,是很破費的。破費一次,在中國的家庭中,常用來形容孩子們。是的,常用來形容孩子們。

    背著書包的王兵,跟著老師一起來到學校裏。

    這個學校,是一個普通的學校,看上去沒有什麽特別之處。美國的建築,在這個時候,是底層的建築。這個幼兒園,又是一個小學部單獨劃出來的一個地方,是一個單獨的院子。如果不在門口處看著那個牌子,就不知道這個地方,是一個幼兒園。平靜地生活當中,對於所有的人們來說,都是如此。是的,對於羅文靜來說,這個在門口處的牌子,就是一個路標,就是一個單位的標誌。

    兒子王兵在這裏讀書,在這裏學習,是方便的。

    作為華盛頓大學的教職工,在這裏讀書的孩子,不僅有著優惠,而且有著內部上學的學位。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人口的增加,在後世的200年,也就是二十一世紀,有些國家的地區,上學沒有學位。這個意思,就是有那麽多的學生,沒有那麽多的教室,沒有那麽多的教師,沒有那麽多的座位,這就是造成了學生無法入學的原因。在讀書當中,遇到這種問題,也是令人不高興的。

    尤其,是孩子們的事兒。大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大人們世界裏的事兒。孩子們的生活當中,有著孩子們世界裏的事兒。年少的孩子,就像是王兵這個年紀的孩子,可不會想到那麽多。王兵,可不會想到有什麽學位之分。是的,王兵可不會想到有什麽學位之分,他隻要自己高興就好。

    7歲的王兵,在家裏的時候,高興了就笑,不高興了就哭。4歲半以後,隨著年紀的增加,他讀書了,開始慢慢地好了一些。是的,對於王兵來說,這個事兒,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父母的安排:每天,都是爸爸把他從睡夢中叫醒;每天,都是母親把他從家裏帶上,或是跑著來學校,或是走著來學校裏。

    要是讓王兵自己選擇的話,他可是不願意來讀書的。盡管,這個七歲的孩子,早就忘記了自己剛開始不願意讀書的情景。現在,還好了一點兒,盡管他不喜歡去上學,但是還會去學校裏,尤其在母親喊他去讀書的時候。

    王兵在教室裏坐好,他將自己的書本掏了出來。

    書包裏,放著三個本子。一個是教科書,一個是作業本,還有著一個也是作業本。除了這三個本子之外,還有著幾個筆。鉛筆三個,一個削刮鉛機。除了這些東西之外,這個不是很大的書包裏,還有著兩樣東西。

    在王兵的書包裏,母親羅文靜放了兩樣東西,一個是水杯,一樣是衛生紙。在1905年的美國,衛生紙不能夠叫做衛生紙,應該是叫做手紙。是的,擦皮股的紙,就是手紙。

    平靜地生活當中,對於所有的人們來說,都是一樣的。每一個少年,都會經過成長,變成大人。而每一個大人,都是有著少年時的年紀,因為大人都是從小孩成長過來的。今天王兵書包裏的東西,是他上學所必備的東西,也是上學所預備著的東西。

    “同學們,早上好!”在艾文老師嘴裏響起:“G,class.”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