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眾人到了用齋的禪房,裏麵已經設好了蒲團、矮桌,知客僧人請沈夫人坐下。水幽寒等人也按位次圍著桌子坐了。就有僧人端著托盤魚貫而入,每上一道菜,那知客僧人必定將菜名報出。什麽普渡慈航、春絲吐香、花開見佛,羅漢觀齋等不一而足。等菜上齊,知客僧人就留下兩個小和尚伺候,也告退了。

    素齋所用也就是三菇六耳,五豆八蔬。所謂三菇六耳,是磨菇、香菇、草菇,木耳、食耳、地耳、榆耳、芸耳、銀耳。五豆八蔬,就是幹果豆類,栗子、白果、百合、豆皮等等,以及新鮮時蔬。來西山寺的路上,水幽寒就聽說這西山寺素齋最有名的就是羅漢觀齋,是一道燴菜,取十八羅漢之意,用十八種菜蔬燴成。其中包括水八鮮:水芹菜、茭兒菜、雞頭米、菱角、蓮藕、茭瓜、慈菇、荸薺;旱八鮮是馬蘭頭、枸杞頭、苜蓿頭、馬齒莧、鵝兒腸和香椿、薺菜、蘆蒿。這十八種菜蔬,隨季節不同而有變化,那不足的,就用花菜、秋木耳、板栗、筍片、鮮蘑之類補足。

    因與沈夫人一桌,水幽寒恪守食不言一條,隻規規矩矩地吃飯,細細地品嚐每一道齋菜。心裏讚歎西山寺的素齋果然名不虛傳。僅這選材做工,就要下大工夫。單說那素魚、素雞、素香腸,不僅外形與真物酷似,而且烹調的更加入味。那道羅漢觀齋,更是集素食之精華,讓人食指大動。真是素食天地,也有粗精之分,紅塵之外,並非一塵不染。若是有這樣的齋飯,是不是就不會有佛跳牆了那,水幽寒想。

    用過了齋飯,沈夫人就說累了。早有僧人安排下了淨室,請沈夫人去歇息。

    “你們幾個,若是累了就和我一起去歇歇。若是不累,也可在寺裏走走。”

    “當然不累,娘,您自己去歇著吧。我和水姐姐四處逛逛。有二哥和歐陽大哥陪著,您就放心吧。”王嫣然搶著說。

    沈夫人笑笑,就帶著幾個小丫頭自去歇息了。

    王嫣然玩性正盛,水幽寒則是第一次到這西山寺來。就由王宣和歐陽兩人,陪著她兩個將幾座大殿都逛了一遍,又特意去看那眼泉水。果然是直接在山壁上鑿出的彌勒佛像,佛像兩邊還有石刻的一副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那眼泉水,正出在彌勒像左肋下。寺內僧人安設了竹筒和木桶,接引泉水,旁邊還有小和尚輪值看守。

    之後,幾個人又去了寺後的桃園。據說是前朝某位大官告老還鄉後,專門茹素禮佛的所在。桃園中不僅植有上百株的桃樹,還有依山勢而建的亭台樓閣。香客自然是到不了這個桃園的,就是寺僧,除了照管樹木的,也不能隨意到這裏來。

    剛走進桃園,迎麵就有幾個和尚走了過來,見了水幽寒等人,都站到路邊避讓。那些和尚當中,有一個年紀三十左右,麵容俊朗,氣質出塵,向歐陽和王宣打了個問詢。三人就攀談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