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敏,今年39歲,原為長春市第一針織廠的一名普通工人。原來在學校就愛好文學的於敏,一心要學習中文,好的夢想是當一個作家。1985年,她大學中文本科畢業後,被安排到了市第一針織廠黨委辦公室做文秘工作。1986年,她和在銀行工作的丈夫結了婚,婚後的生活一度是那樣的甜蜜和美好。那段時間,於敏每天都高高興興的,工作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的,接著又結婚成家,好隻覺得生活對於她真是美好了……早晨兩人攜手走出家門,戀戀不舍地各自坐公共汽車上班,晚上又幾乎同時走進家門,一同下廚房,一同圍坐飯桌吃飯聊天……就連工廠那段時間裏總也開不出工資的苦惱都被這種喜悅給衝淡了。不久,他們有了一個可愛的男孩……

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種幸福和甜蜜隻維係了不到兩年時間因為於敏很快就發現丈夫對自己的態度有些不對勁兒,他再也不按時回家了,回來還總說上一些單位要加班等等借口。可善良而單純的於敏哪曾想到這裏有問題,隻是一個心眼地相信自己的丈夫,以為丈夫對自己態度冷淡是在單位工作累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針織廠的經濟效益開始急轉直下,就連職工起碼的工資都難以發出。沒有辦法,工廠就把自己生產的絨衣絨褲發給職工頂替工資。不久,工廠再也難以維持下去了,從半停產到停產直至關門大吉,於敏和其他職工一樣也下了崗。

那年是1989年。而這一年也是於敏今生都難以忘卻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大雪紛飛的冬天,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丈夫卻在這個時候突然向她提出了離婚的要求。那天,當於敏聽到丈夫這句話時,不亞於晴天裏突然聽到了一聲劈雷,一下子被震呆了。她哭著問丈夫: “你為什麽要這樣?不這樣不行嗎?……”

而丈夫的回答卻使她的心涼了。“你已經下崗了,我可不想養著你,又怎麽能和你一起生活?那不是活遭罪嗎?……”

後來,當於敏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丈夫不僅僅是因為自己下崗才提出離婚,而是外麵已有了一個女人時,她一咬牙一跺腳抱著剛滿一周歲的兒子走出了家門。走在挾風裹雪、冷冷清清的大街上,於敏心裏亂極了:現在到哪兒去?今後的日子怎麽過?忽然,她腳下一滑就連人帶孩子摔倒了,好半天沒能爬起來。她想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竟會遭此接二連三的打擊?她再也忍不住嗚嗚地哭了起來……風雪中,一位好心的大姐把她們母子二人扶了起來。於敏邊走邊抹淚水,向自己的母親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