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別看對方現在還行,但將來,李念丈夫極有可能會下崗,而李念又好逸惡勞,不做事,到時夫妻兩人豈不是要喝西北風?

    所以這不是一個該嫁的人。

    但李蔚然沒法將這個情況說出來啊,畢竟難道跟他們說,她來自後世,知道這個情況嗎?

    隻能盡量勸勸,道:“他們單位好像不景氣,你不重新找個景氣的?”

    她也不是那種多善良的人,會操心他們夫妻會不會喝西北風,畢竟別人喝西北風,關她什麽事,而是怕他們喝西北風,就會來自己這兒打秋風,那可不是她想看到的,所以這會兒,她才會出言相勸。

    李念聽了李蔚然的勸告,不由笑了,道:“景不景氣有什麽關係,反正他是鐵飯碗,又不像現在冒出來的私營企業,工作不好,會被開了。”

    李蔚然暗道,你恐怕不知道,還真有可能被開了。

    她之所以知道,是因為前世,她家一個親戚就在那個單位上班,七十年代挺風光的,但到了八十年代,隨著私營經濟興起,那個單位的效益就一年不如一年,有時工資都發不出來,到九十年代,就直接下崗了。

    李蔚然看勸不動,也就沒繼續勸了,畢竟人家正在興頭上,你說些風涼話,打擊人家的興頭,人家會不高興的。

    不過……眼看著勸不動李念等人,李蔚然便想著,以後一定去京市生活,遠離老家,免得到了九十年代,李念丈夫下崗,他們會占自己的便宜。

    到時自己去了京市,他們就是想占自己的便宜,也占不到了,因為隔著十萬八千裏,他們去一趟京市可不容易,尤其是九十年代那鐵路水平,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他們會經常找自己占便宜。

    對李念這個對象,大伯母卻是滿意的,畢竟是鐵飯碗嘛,她能不滿意嗎?

    她可不像李蔚然想的那樣,覺得女婿的單位不景氣了,不好,得換一個。

    也不想想,就自己家這條件,丈夫坐牢,出身農村,李念還沒工作,要不是李念長的還行,然後又是高中學曆,再加上自己家做生意,有點錢,要擱在那十年,就李念這條件,別說嫁城裏鐵飯碗了,農村都沒人要,畢竟光是自己丈夫坐牢一項,很多人就打消主意,生怕連累了。

    所以能嫁一個鐵飯碗,還有什麽不滿意的,想著李念雖然沒考上大學,分配一個鐵飯碗工作,但,她丈夫是鐵飯碗,也相當於她是鐵飯碗了,這也不錯了。

    再加上李念要嫁出去了,不用她繼續養她了,大伯母就更高興了,當下便高高興興地給女兒準備起婚事來。

    這年代不那麽講究,婚事簡單,結婚一起吃頓飯就行了。

    本來應該是回鄉下舉辦婚禮的,但李念嫌棄鄉下太窮,怕丈夫不樂意去,就不打算回鄉下,就在城裏吃頓飯就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