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身娘家唐家,也在不久後知道了安然一家搬到了城裏的事。

    當然了,不是安然或王氏跟他們說的,是他們上門打秋風,發現方家一家人不見了,打聽之下,才知道他們賣掉了房子和田地,去了城裏,具體去了哪兒,這些人也不知道。

    安然或王氏沒去通知唐家也很正常,因為安然惡心唐家,自然不會跟他們說。

    而王氏則覺得,兩家雖是親家,但這個親是怎麽來的,兩家都清楚,不過就是買了唐家一個姑娘用來衝喜的,既然這樣,就相當於買斷了,不可能當正常親家走動的,要不然,憑方家的條件,怎麽可能跟唐家那樣的貧窮人家結親。

    既然如此,現在他們一家去城裏生活,自然也不需要跟唐家說。

    不過因為安然厲害,現在管了家的緣故,王氏也曾想著是不是要跟唐家說,但見安然根本沒那方麵的意思,那王氏自然就不會多此一舉了,不跟唐家來往,正合她心意,因為她煩死唐家經常上門打秋風了,之前安然嫁過來後,她丈夫還沒死的時候,這家人經常仗著親家的名義三五不時過來打秋風,煩都要煩死她了。

    現在不跟他們說,悄悄進了城,沒人知道他們在城裏什麽地方,讓他們沒法過來打秋風,剛剛好。

    不過這種事,瞞不了太長時間的,因為,這個時代的縣城特別小,三街六巷罷了,這樣小的地方,很容易就跟還沒離開縣城去京城的二房撞上,尤其是王氏經常出去逛,會碰到二房就很正常了。

    二房的人是認識王氏的,畢竟當初安然嫁人時,他們作為至親之人,自然也是參加了婚禮的,不可能不認識。

    而二房呢,雖然分了家,但跟老家父母還是有聯係的,畢竟每年還要送贍養費給兩老呢——當初分家時說好的,他們不跟父母一起住,但每年的贍養費不能少。

    既然跟老家父母還有聯係,他們發現了王氏,自然就會跟老家的人提一口,於是原身的父母等人自然就知道安然在哪兒了。

    知道後,自然就是要來打秋風的。

    當然了,這些,都已經是安然等人進城一年後的事了,畢竟這一來一去的,消息傳遞較慢。

    於是這天,方家門上便傳來敲門聲,呂婆子問是誰來了,門外說自己是唐家人。

    呂婆子聽說是唐家來人了,便表示自己通傳一下,讓他們等一下。

    安然正在廂房午睡(修煉),聽到了這個動靜,便到正房找到了王氏,跟她道:“唐家來人了,依我對他們的了解,他們這次來,又多半是來打秋風的,我從小被他們打罵長大,連口吃的都吃不飽,對他們是沒什麽感情的,懶得搭理他們,我想你應付這些事有經驗,就由你來應付吧,我就不露麵了,免得父女見麵,他拿孝順的帽子壓我,我不好對付,所以就由你將他們打發走吧,跟他們說,我有事出去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