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牛車在道上顛簸,汪姨娘想起了在京中,錦衣玉食,出入或坐馬車或乘轎,富貴無邊的往事,當下不由越發憤恨,想著要不是姓張的將自己趕走了,自己怎麽可能落到這樣的下場,這樣的話,張安你既然負了我,就別怪我找你和衛安然那個賤人的麻煩!

    ——汪姨娘這時大概忘了,當年張安找她時,明確說了,隻收她做外室,且不能生孩子,她一口答應了,人家並沒負她,隻是她野心越來越大,不但要進府,還仗著張安對著她這張臉,無底線地寵愛,越發膨脹,覺得自己有了叫板正妻的底氣,跟李小姐別苗頭,欺負李小姐,最後害的張安被和離了出去的事。

    說起來,張安對安然和李小姐許下了承諾,沒好好完成,是他負了這兩人,但對汪姨娘,張安對她許下的承諾,可都是做到了的。

    所以張安的確負過人,但不負汪姨娘,相反,是汪姨娘負了張安,害了張安,就這樣,她不但不愧疚自己害了張安,還怪張安負了她,還真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更何況張安還沒負她。

    這會兒汪姨娘行動了,自然就被安然和張安安排在附近的人發現了,發現她跟家人告別,準備去找知府,這些人就知道最壞的事情發生了。

    雖然汪姨娘離開家,去見人,跟家人說的借口是,她以前在京中時,認識這個國公公子,想跟他打聽一下京中的情況,再看看能不能從他那兒打點秋風,弄點錢花花,聽她這樣說,汪姨娘的家人自然就同意她過去見見了,畢竟汪姨娘的家人,也想看汪姨娘再一次發達起來,能帶飛家裏。

    但盯著她的人卻知道,汪姨娘找這個國公公子,隻怕不會這麽簡單。

    既然發生了最壞的情況,當下幾人便各自按安然和張安的吩咐啟動了應急措施。

    但,張安和安然沒互相通過氣,所以他們這應急措施,便大不一樣。

    很快張安的人馬看來到了一處荒嶺處,便準備動手。

    萬幸雖然應急措施不一樣,但安然這一方的要沉得住氣多了,沒在汪姨娘到知府府衙之前動手,而是打算快到了目的地再動手,免得對方萬一有什麽事耽擱了,沒去成呢,他們沒第一時間跳出來,還能不暴露,繼續隱藏身份跟蹤。

    所以這時看有人冒出來了,便趕緊停止了行動,靜看另一組人馬準備幹什麽,免得他們也跳出來搞,雙方別因誤會打起來,讓汪姨娘跑了那就不好了。

    卻說張安的人一跳出來,因蒙著麵,拿著刀,趕牛車的老漢便以為遇上了強人,這也很正常,一些山頭,經常有落草為寇的強人,當下便嚇的跪到了地上。

    張安的人自然不會說什麽,畢竟隨對方誤會他們是強人最好不過了,當下便將汪姨娘抓走了。

    汪姨娘也以為是強人,畢竟她沒想過,自己離開京城好幾年了,張安還會派人跟在自己身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