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受不了的是,周太後還天天讓她過去請安問好,天天折磨她。

    ——其實還要托司琰懶得搭理周太後那些提議的福,要不然,周太後可是將宮中一堆她看不順眼的妃嬪拉了出來,讓司琰撤了封號打入冷宮的,司琰覺得這是父親的妃嬪,他這樣做會遭人議論,沒搭理,要不然周貴太妃這會兒不光是日子不好過,而是要封號都沒了,直接呆在冷宮了,那就更慘了。

    這種情況下,周貴太妃會受得了才怪了,畢竟她從一進宮就受寵,可從沒吃過這樣的苦頭。

    精神上吃苦頭就算了,反正她也反抗不了,物質上吃苦頭,她就不想忍受了,於是在司琰的人的忽悠下,加上她自己也想改善生活,於是便將先帝給她的錢,拿出來,讓太監侍女,去內務府買買買了。

    司琰看周貴太妃還真像安然說的那樣,開始花錢了,然後那些錢,通過低買高賣,到了自己手中,不由高興。

    他說過自己不會找老十的麻煩,但也不想給他超過規製的東西,親王有多少俸祿和官莊,他可以給他,但在這之外,想超越其他兄弟,獲得更多的東西,那也是不可能的,畢竟他倆沒那份交情。

    擺平了周貴太妃之後,司琰這邊是沒什麽事可做了,畢竟錢有了,朝廷嘛,有大臣們維持著,他隻要批個折子就行,自然輕鬆。

    別的朝代皇帝很辛苦,但本朝皇帝不辛苦,原因也很簡單,前幾代皇帝倒還勤勉,到了近幾代皇帝,一個比一個懶,懶人有懶辦法,那就是將朝政大事盡委於內閣,也就是放權,不像別的朝代,皇帝集權過頭,恨不得事事親曆親為,但因不少皇帝不了解民情,親曆親為也沒見得做出來的成績有多好,畢竟你的能力不見得就比那些大臣強。

    但放權也有壞處,那就是會出現像汪首輔那樣的權臣。

    雖不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但也導致皇帝的權力被架空,無論做點什麽事,隻要大臣們反對,都進行不下去,好比先帝本來想立周皇貴妃為皇後,又或者想從國庫撈點錢用用,都搞不定,皇帝當到這份上,也是委屈。

    其實安然倒覺得這樣不錯,有點君主立憲的味道,隻一點,前朝大臣選拔體質還有問題,一些大臣隻想撈錢,謀利益,不會管天下百姓,這也是內閣盛行之後,朝廷的事雖然解決了,但民間矛盾日深的原因,因為這些高官,都是各方利益代言人,但唯獨不會代表老百姓,隻會想辦法怎麽更狠地壓榨老百姓,為自己這方利益獲得更多的好處。

    隻要解決了這事,司琰當個隻批大事折子的閑人,倒也是可以的。

    好在安然已經深耕朝廷多年,所以這事也不太難解決,很快就在安然的授權下,對選官體質進行了改革,更接近君主立憲國家的狀態,當然鑒於這個時代的落後,肯定要做些變通,但問題不大,起碼比本來的內閣選拔製度更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