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唄”、信用卡,安然都是按最低額度還款,別怕拖的時間長,利息多,跟以後的物價比,這點利息根本不值什麽。

    這時候的糧價,如安然估計的那樣,已經漲到了十塊錢一斤。

    原身之所以沒這一段時間大米價格的記憶,一是時間久了,原身很多事忘了;二是她家有大米,她基本上沒買過,所以不知道這一段時間的大米價格很正常。

    漲到了十塊錢一斤,很多純粹城裏人——就是家裏父母不是農村人,或者沒農村親戚提供大米的——開始嚷嚷吃不起飯了。

    這也很正常,雖然現代人營養好,一個月吃不了多少大米,但再怎麽吃不了多少,按一家三代五口或六口饒配置,一個月五十斤米要的吧?不要的,那是因為吃了餃子饅頭等東西,但那些東西也是糧食,大米漲了價,麵粉不可能不漲,所以一樣的,換成大米來衡量,一個月一家人消耗五十斤米,是絕對需要的。

    以前五十斤米,買便夷,隻要一百塊,現在要五百塊,就算不是吃不起,但開支大增也是肯定的。

    況且,也不是大米一樣漲價,蔬菜水果全都漲價,以前一個月一家幾口人可能隻要兩三千的生活開支,現在節省著用,比以前吃的差了,一個月的開支反而多了,起碼三四千,這讓人們開始嚷嚷著吃不起飯也很正常了。

    很多人嚷嚷著吃不起飯了,偏偏還有來自農村的網友表示:“全年幹旱,老家沒種田,大米麵粉蔬菜水果價格肯定還要往上漲。”

    還有不少人附和。

    而這樣的消息,讓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人,開始囤貨,於是大米價格肉眼可見的,要漲的更快了,幾乎一一個價。

    安然故意卡著還房貸的那去賣的大米,因為時間拖的越久,價格越貴,反正她知道大米賣得掉,不怕沒人要。

    安然沒去糧行賣大米,畢竟上給糧行,估計隻賣到九塊,太不劃算了,而是騎著她的電動,拉著一袋米,去了附近某個區,插上手寫的“家在農村,餘糧出售,一斤十一塊”的牌子。

    現在大米已經漲到十一塊多了,她隻賣十一塊,算便夷了,這牌子一打,肯定馬上就能賣掉。

    她猜的不假,很快就有人來問情況,又看了下大米,發現是好大米,於是一袋一百斤的大米,那人二話不就買了。

    安然如法炮製,又賣了五袋大米,銀行進賬六千六百塊,看還還房貸,以及最低額度的“花唄”和信用卡已經夠了,安然就隻賣了這麽多。

    她相信,果斷從她這兒買了一百斤大米的人,在接下來的時間會感謝她的,因為外麵的大米價格會越來越貴,以後更是有錢都買不到,這一百斤,省著吃,一家五口撐三個月甚至四個月都是可以的,絕對是賺大了。

    剛賣好大米,回家,電話響了,一看,是原身婆婆,王新國的母親王母打來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