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點光都難搶,沒辦法,姑祖母活了將近八十歲,這壽命一長,後輩就多,當年姑祖母的兄弟,同父同母的兄弟加上庶兄弟,有五六個,這五六個饒孫子有二三十個,京中一提太後是自己的姑祖母,就有二三十人,還有叫姨祖母、姨外祖母(就是安然姐妹的後代)等等的也不少,這人一多,別人就不會把你當回事了。

    一想到自己家是嫡長支,太後是自己正宗的姑祖母,要不是曾祖父曾祖母搞壞了事,導致自己家沒有爵位,原身的侄孫一家,能不埋怨他們嗎?

    ——其實他們這就是馬後炮罷了,他們要真在當年安樂侯夫婦的位置,隻怕也會覺得從鄉下來的女兒可能沒教養好,帶出去丟人,然後隻喜歡有教養、他們覺得帶出去體麵的假千金了。

    安樂侯夫婦可能都沒想過,自己都死那麽長時間了,還有人這麽恨他們。

    不過也不怪原身的侄孫一家這樣怪他們,因為他們家混的慘,而當年收養安然的李家,現在則發起來了,這發展,就讓他們更恨安樂侯夫婦了。

    卻當年李家人搬進京後,就開始讓孩子讀書。

    他們的孩子一代人,也就是原身的養兄養弟等,沒人科舉成功。

    但到原身的侄子那一輩人,就有人考取了秀才。

    到現在原身的侄孫這一輩人,終於有人考中了進士,目前已是三品大員了,讓李家徹底改換了門第,他們再不是當年剛進京時,被人嘲笑,連親生女兒都不認他們的窮泥腿子,而成了書香門第——不管怎麽,家裏三代讀書人,怎麽也叫書香門第了。

    不但做了高官,成了書香門第,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當年李欣然不認自己親生父母家,她兒子自然也不想認這門窮親戚,但……風水輪流轉,現在到了她的孫子輩,卻一個兩個的跑來認親了。

    無他,南陽侯府跟安樂侯府一樣,爵位也到頭了,她孫子也跟安樂侯府的人一樣,沒了爵位,隻有個七品蔭封,還不及李家地位高呢,所以一看李家成了三品大員,便臉皮厚地擠上來,要認他們,表哥表哥地叫著親熱,其實他們這真是一表三千裏的關係了,畢竟隻是自家祖父,跟對方祖母是同一個父母的關係,而且當年對方還不認這個父母呢,現在幾十年過去了,突然就認了,讓人想不笑都難。

    李家人知道當年他們的祖母是怎麽瞧不起自己家的,畢竟這事京中都傳遍了,誰不知道啊,所以這時看他們靠過來,自然不會搭理,畢竟他們可不是啥以德報怨的人。

    看粘不上去,讓南陽侯府的人不由埋怨祖母李欣然當年不幹好事,搞的他們現在這樣不好下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