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持續衰弱的燕國,對周國來是最好的鄰居。

    當然,這是在走鋼絲,燕遼通商之後遼國漢化、燕國持續衰弱隻是最好的結果,也沒準會變成燕國被契丹同化,持續『性』地襲擾周國北麵領地。

    不過既然趙元昌同意了,又經過兩府議事確定下來,陳佑就放心大膽地『操』作,反正他隻是提一個方向,具體執行還是那些專業細作來。

    為了這些事,他現在除了每月逢五的一堂課,根本沒多少時間去書院。

    講武堂會在中秋之後開課,在此之前,各項準備工作要做好。

    陳佑當年沒接觸過軍隊,也就日常教育中收到過一些軍事培訓,成年之後都忘得差不多了。來到這裏雖然當了將軍,但無論是世家出身還是底層拚搏上來的將領,都遠比他專業。簡單來,就是陳佑對這個時代的軍隊沒有一個全麵深入的理解,以致於當初竟然動了模仿士兵委員的想法。

    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人製宜,中醫的三因原則在施政上也很適用。陳佑現在就是一麵突擊學習當下的軍事理論,一麵提出自己的思考見解。

    其實現在成係統的軍事理論主要還是前饒那幾部兵書,更多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卻沒有總結成文,而這就是陳佑所做的事情。

    他幾乎每都要找在京將領討論,隔個三五就請求入宮奏對,更是經常用太子衛率做試驗。現在雖然還沒有完整的成果出來,但也讓他確定了幾個嚐試的方向。

    這些想法在奏報趙元昌之後,將會在講武堂的學員中進行試驗。

    總之,指導思想就是不影響現有軍隊的戰鬥力,隻要保證這一點,趙元昌允許陳佑盡情的嚐試。而且因為王樸調任政事堂的緣故,趙元昌特意讓新任的樞密院副都承旨聞克全程協助陳佑,總算是免了陳佑被架空的隱憂。

    到聞克,他可以算是京城這段時間的名人了。

    聞克一開始是趙元昌幕府的錄事,也是幕僚之屬。趙元昌登基、陳佑主持樞密院改製的時候,他成為樞密院兵籍房主事,這一當就是兩年。

    今年夏樞密院多人或遷或貶,出了不少缺位,於是聞克開始了自己的傳奇經曆。

    六月十三日,聞虧任司農寺鉤盾署令,為正八品上;六月二十二日,調任少府監右尚署,正七品下;七月四日,調任尚書戶部倉部員外郎,從六品上;七月十四日調任樞密院副都承旨,加朝議郎,正六品上。

    短短一個月,履曆之豐富非是一般人所能比。

    好在他最後停在了五品以下,否則的話,一月之內由青衣至緋衣,估計得有不少人會嫉妒地發瘋。

    當然了,從古至今也不缺一夕之內白衣拜相的奇人。隻不過相比於那些聲名在外的人物,聞克這個默默無名的人物驟然升起,給饒感覺總是不同的。

    撇開聞克不談,樞密院另一個副都承旨董成林竟然意外地同陳佑親近起來。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盜國》,微信關注“ 或者 ” 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