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內心來說,趙德昭還是挺認同階級論的,得益於陳佑從前的教導,他也知道權力源於人心。

    不過突然被一名宰相問到,他選擇不說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因為官位不能世襲的緣故,宰相可不一定支持《階級論》。

    畢竟宰相子孫不出意外大都是中層官員,正是《階級論》中應該被上層和底層聯手對付的那部分人。

    “其文或有不妥之處,然其中提到百姓安穩則天下安穩,臣深以為然。”

    這話沒什麽問題。

    趙德昭快速考慮一遍,跟著點頭,示意梁關山繼續往下說。

    “陳梁王為首揆時,立保民令使農工百姓可與地主工商主相峙,立限田令劃分田地阻止兼並,立定酬令宰割工商主,此三令者,其誌在使民富強,削地方豪強大戶。

    “然盛德以來,依保民令結社者多為地方大戶,亦或工商業主。彼等仗地廣錢多,下欺百姓上瞞朝廷,公然違逆限田定酬之令而無懲處。

    “天下百姓甚苦之!”

    保民令全稱是《工人或農民協會及社會保障令》,其中條款不必細說,主要是對工農結社做出規定,鼓勵工人或農民通過結社來爭取和保障自身權益。

    讓百姓自發自覺地同地方大戶豪強做鬥爭,官府通過拉偏架的方式保證雙方勢均力敵,不至於叫工農結社失控,也不會叫大戶得勝。

    很可惜,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絕大多數地方官府在拉偏架的時候幫錯了人。

    農民結社的會長或副會長是家中田地最多的大戶家的佃戶——可能會因為在結社中幫大戶張目,而得到一些好處,比如減免租金,再比如可以免利息從大戶貸款來低價購買大戶因為限田令而不得不出售的土地

    相應的,工人結社的領導層也都與工商業主息息相關,或許他們會因為當上會長而解決了家中子女讀書或治病的難題,也或許他們會因為當上會長而得獲得額外加薪——畢竟是他們代表工人們拿著定酬令去和工商業主商討薪酬。

    總之,在大多數地方,保民三令並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反而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差。

    梁關山舉了一些例子,隨後做了總結:“天下百姓隻知三令乃朝廷之令,隻知地方官府為大戶張目,隻知彼等日漸貧弱,長此以往,百姓視朝廷為仇讎,天下豈得安穩?”

    趙德昭眉頭緊皺,好一會兒才問道:“梁卿以為當如何?”

    “定下格式,凡不依者,考課中下,過而不改者,罷官以為警示。”

    “唔。”趙德昭有些猶豫,“如此,恐百官不安。”

    “百官不安,則陛下安,百官安,則陛下不安。”

    趙德昭沉默的時間更長了,好一會兒他才開口道:“既如此,可令東府為之。”

    終於說到這裏了!

    梁關山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好叫官家知曉,兩府七位宰相,隻我同劉、寧兩位相公認為當立即整頓三令施行,巴相公等皆欲待刑部編纂法典後方行整頓。”

    還在找"欺世盜國"免費?

    百度直接搜索:""很簡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