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可以表演一番“測算之能“,不過他放棄了。

    好話說得再好聽,都不如一個“誠“字。

    趙德昭有武德司,雖然之前被樞密院諜報司壓製甚至控製,但身為天子,總能得到一些死忠。

    所以他知道彭繼道就是曾經的五鬆道人。

    那麽,彭繼曉究竟有沒有和梁王交流消息,更深一點,梁王有沒有繼續打探皇宮內幕?

    趙德昭雖然眉頭舒展,可心中卻冒出了這樣的疑問。

    懷著這樣的疑問,他問出了一個正常皇帝都會問的問題:“尊師久在真人身側,可知有何修善養身之道?”

    “繼道所學者,乃誦讀經典吐納靜養,於時無用。陛下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君臣協心同誌、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於此。”

    趙德昭聞言默然。

    他不想聽這些,他想見到一些神奇的表現,這樣才能增加他的信心。

    終於,他忍不住直接問出口:“吾之子嗣,何應也?”

    稍一沉思,彭繼道說了一句卜序:“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作何解?”

    彭曉回道:“陛下乃天子,人遂天意,天從人願。非陛下問於繼道,乃繼道問於陛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這種話,初聽之下尚有欣喜,在趙德昭真正想問事情的時候再來一次,立馬叫他心中不悅:“如此,彭卿且去歇著吧。”

    彭繼道花了半個月時間來到洛陽,隻見了天子一麵,五天之後就離開洛陽返回華山。

    天子甚至連象征性的賜物都沒給,可以想見對他的印象差到什麽程度。

    沒人在意這個不出名的道士,即便京城僧道圈子裏偶爾譏諷的提及有這麽一件事,也沒人記得這麽個名字。

    二月,朝廷終於達成共識,要打開西域商路。

    與此同時,將軍事重心從遼國轉移到西域也成為既定政策。

    不過兩府在何人主持西域軍事上僵持下來。

    畢竟不是什麽好活,合適的人選有很多,選誰全看宰相想要提拔誰。

    是的,目前為止巴寧泰等人還想著把這次西域之戰當成跳板,提拔一個或者多個符合心意的將領。

    在這種情況下,趙普直接來到巴寧泰的書廳,坐下之後開門見山:“慶安兄以為叫潘仲詢去西域可行否?”

    巴寧泰聽了,有那麽一瞬間的心動,但緊接著笑著搖頭:“若是叫潘仲詢去,那就不是立功,而是發配了。梁尚同不會同意。”

    “如果潘仲詢願意。”

    趙普嗬嗬笑道。

    麵對巴寧泰疑問的目光,他說出了答案:“可升其為安西大都護,若有功,則晉大都督。出則為將,入則為相,可也?”

    巴寧泰瞳孔微縮,眉頭緊蹙。

    他在仔細思考其中利弊。

    趙普繼續加碼:“西域事雜,三五年內恐怕難以理清。”

    巴寧泰很快下定決心,點頭附和道:“潘仲詢能謀善斷,當可平定西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