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又扯到李文淵。

    當然,這次風波是有人授意的,沒誰敢提當初是梁王把天子中旨懟了回去,全都栽到汪弘洋身上,說是汪弘洋為李文淵遮掩罪狀。

    最終,汪弘洋出為某州刺史,李文淵被趕到蜀地知州事。

    接掌禦史台的是曾經就當過禦史大夫的董承林。

    在大家的印象中,董承林雖然很煩人,但當初他是被梁王扔出京的,這時候把梁王門下踢走重新換上他,其中意味值得細品。

    新的禦史大夫還沒進京,參政白崇文請求致仕,前宰相趙普入京以吏部侍郎一職參知政事——權吏部尚書楊子任還隻是一個普通的尚書。

    九月,趙普再度拜相。

    宋延渥接了吏部侍郎一職,緊接著稅務監龐中和出京。

    李善文接掌稅務監,受命配合太府完成第二批紙鈔回收。

    這一次巴寧泰沒再添亂,反而幫著太府渡過難關。

    隻是他隨後就要求太府發行一千萬緡紙鈔,方文韜在同劉熙古、梁關山等人商議之後拒絕這項要求。

    年底,方文韜因為紙鈔事升任翰林學士承旨,以本官參知政事。

    李善文升任太府卿,主持紙鈔事。

    盛德元年最後一次都堂議事上,方文韜十分直白地警告太府寺,發行的每一錢紙鈔都必須和庫房裏麵的一枚足重銅錢對應。

    有沒有人聽,不知道,但這鍋算是甩出去了。

    依然是在這次議事,軍備司正石守信提出運送到各部兵馬的糧草在路上損耗嚴重,希望朝廷能想法子解決此事。

    胡承約隨口提到現在不僅僅是軍糧運送損耗,隻要是糧食運輸,就沒有不損耗的。

    既然起了個頭,沒有不抓住的道理,劉熙古立刻提出“派人去研究漕運,看是否能改良方法減少損耗”的建議。

    巴寧泰不覺得有什麽改進空間,但這不妨礙他借機把某些人趕出京城。

    於是石熙載受命出京督巡漕運,連上元節都沒給他過,年前下旨,年後就催促其出發。

    “巴相公倒是越來越有梁王昔日風範。”

    站在渡口,石熙載說出這麽一句話。

    前來為他送行的李柯搖頭道:“這就是宰相。”

    石熙載看著忙碌的人群,沉默良久後突然以極低的聲音開口:“這兩個月官家對朝政不太上心,越來越喜歡直接從宰相的意見中挑選一條施行,我若離去,擔心官家會被宰相蒙蔽。”

    給三條選擇,一條肯定不能選的,一條能達到想要的結果,最後一條同第二條差不多。

    這種小花招誰不知道呢?

    但偏偏用這樣的花招對付趙德昭這種享受“選擇的權力”的人,屢試不爽。

    畢竟能用“拒絕”來對抗大臣的天子很少,通常他們都是要求的一方,是被拒絕的一方。

    石熙載是看透了,不同於陳佑的強硬,巴寧泰喜歡用軟刀子和語言陷阱。

    看起來就好像陳佑是久曆軍陣的老將軍,而巴寧泰才是浸淫官場多年的文官。

    不過聽了石熙載的話,李柯卻沒有多大波動,畢竟石熙載也經常使用巴寧泰的招數對付天子。

    因而他隻是輕聲問道:“趙相公怎麽說?”

    “趙相公……”

    提到趙普,石熙載臉色有些怪異。

    “我去辭行時談及此事,趙相公隻給了四個字。”

    “哪四個字?”

    “……為政以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