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在這之間,你說巧不巧?”

    賈立峰皺眉沉思,扈家康也不打擾,隻是靠在椅子上仔細回想以前學過的知識。

    過了一陣,見賈立峰還沒頭緒,扈家康忍不住道:“我尋思著,這幫人,定然不是真心救災。如若不然,也不會提漲價的事。”

    這一句話,叫賈立峰抬起頭來:“他們該不會是想快些把糧食賣給大戶吧?”

    扈家康聞言,有些不敢相信:“這對彼等也無益處,何至於此?

    “再說了,這各家糧商同地方大戶,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左右倒手,圖個甚?”

    賈立峰默然,好一會兒才點頭:“師兄說得有理,隻是若非如此,弟實在是不知其中目的。”

    兩人相顧無言。

    沉默良久,扈家康歎氣道:“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先把此事告知洛陽。”

    ……

    賈立峰的猜測是正確的,郭守安的目的正是要把糧食大量出售給當地大戶。

    正因為商賈地主不分家,那些大戶才會在家中存糧足夠的情況下繼續高價收購糧食。

    糧商有糧不賣,那是惜售,是囤積居奇,屬於被嚴厲打擊的行為。

    “普通”人家購糧存糧,那是正常的生活儲蓄,沒道理強令人把家中存糧拿出來賣。

    八月底,開封周邊大戶開始大量購糧,緊接著,數家糧商傳出開始緩慢提價。

    不過一兩天,受災各地缺糧,當地糧價大漲的消息悄然傳播開來。

    與此同時,結合官方邸抄、報紙公布的朝廷調糧賑濟災民的消息,部分私報開始宣傳糧商為了掙錢,從各地運糧前往災區售賣,暗示本地糧價即將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家中糧食稍有餘裕,隻要能拿出閑錢來,百姓們都會去買糧。

    於是,未受災的地方糧價開始緩慢升高。

    但相比於受災地區,未受災州縣的糧價依然很低,不論出於何種原因,大糧商們都有意願把糧食運到受災更嚴重的災區去。

    但這些運到災區的糧食,還在外圍就被當地大戶吃下,災區缺糧的情況沒有得到緩解,反而給未受災地區的百姓一個“真的缺糧”的暗示。

    糧價升高的情況,暫時隻在河北、河南兩道出現,中樞甚至還沒有注意到這件事。

    每次災禍,類似缺糧的言論就會大規模傳播,朝廷早就見怪不怪了,反應遲緩實屬正常。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九月初,第一批官糧分發至各受災州衙,官府開始招募受災百姓整修水道城池。

    天子要求寬撫百姓的中旨,也從原先僅僅傳播到宋州,轉而以洛陽、宋州為中心向外傳播。

    被私下裏拿來同天子中旨對比的,則是朝廷當前的賑濟措施。

    比如受災者沒有額外補償,比如以工代賑,比如沒有應征勞動者一天一頓稀粥勉強保住性命。

    中旨描繪的美好和現實環境的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天子仁愛、宰相淡漠”的印象逐漸落地生根。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