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際華接過下屬遞來的紙張,仔細瞅了瞅,看向路崢嶸,笑著補充道:“正月二十一,路崢嶸離開長沙。”

    接著,他示意下屬把畫像拿給路崢嶸看:“這個人是誰?”

    隻一眼,路崢嶸臉色煞白,冷汗直冒。

    ……

    江南西道監察禦史下屬牽扯進襲殺參知政事案!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城。

    和消息一塊抵達京城的,還有江南西道監察禦史的請罪表。

    緊接著,十數名官員開始彈劾禦史大夫董成林,似乎他下屬的下屬犯了事,全都是他董成林手把手教出來的一般。

    董成林也是強硬,硬頂著絲毫不妥協。

    也就是這些出來彈劾他的官員難找到不妥之處,否則他沒準會安排手下禦史一個個彈劾。

    董成林看得很清楚,當今朝廷,作主的是首相陳佑,首相想讓他留下,除非天子撕破臉鬧到要麽宰相自殺要麽廢黜天子的地步,否則就沒人能讓他走。

    相反,首相想讓他離開,除了天子下場,也沒人能讓他留下。

    現在看來天子老老實實等著大婚,沒有什麽別的動作,那麽就看首相的想法了。

    彈劾禦史大夫的風波逐漸蔓延。

    在董成林的主持下,禦史台這些年得罪了太多人,之前有董成林鎮壓群小,沒人敢說什麽,現在眼看著董成林要出事,一個個被禦史得罪過的官員開始站出來彈劾那些露出把柄的禦史。

    禦史們沒有光挨打,膽敢挑釁禦史,隻要有一點點不幹淨,禦史都會把他揪出來!

    相比於普通官員束手束腳隻能彈劾那些確有不法事的禦史,禦史台的禦史們能夠以“風聞某事,奏請調查”的名義對付那些有嫌疑的官員。

    這期間,首相陳佑對此一言不發,倒是集賢相胡承約說了幾句“好官難得,禦史奏事當謹慎”之類的話。

    敏感的人大概能猜到,首相可能希望更換禦史大夫了。

    三月初,興國五年科舉開始。

    在有心人的煽動下,普通官員對禦史台的怨念終於波及到大理、治安、肅政等法司。

    禦史大夫董成林終於坐不住,前往政事堂求見首相。

    “陳中令欲亂國乎?”

    進門之後,董成林直接拋出一句誅心之問。

    陳佑安坐如故,雙手交叉搭在桌麵上,看著董成林,反問道:“董大夫何以有此問?”

    正常臣子聽到這個問題,不論是真心還是假意,大都要帶著驚慌和委屈的反問以及解釋。

    像陳佑這樣平靜的,要麽是真的忠臣,要麽是有恃無恐。

    董成林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陳佑。

    他頓了頓,肅容道:“天下萬民,在乎一心,中令且慎思之。”

    緊接著,他長揖道:“竊國之基必不長遠,背恩之徒亦不可久。某乃匹夫,未可容亂臣賊子禍亂朝綱!”

    言畢,他不等陳佑開口,自顧自轉身離去。

    陳佑靠在椅背上,眉頭微皺。

    他不是第一次被董成林指著鼻子罵亂臣賊子了,但董成林從沒像這次一般罵完就走不聽解釋。

    仔細想了想,他拉動鈴鐺:“去把魏相公請來。”

    ……

    或許是陳佑多慮了,董成林並沒有什麽奇怪的動作。

    罵完陳佑的第二天,董成林連上五道奏疏,把兩府宰相和這段時間攻擊法司的官員罵了個遍。

    於是,在都堂議事中,定下董成林外放刺史的安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