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田敏反應迅速,他直接到國子監講學,斥責陳佑“言必稱利”,指責其不顧民意、幾欲顛覆、枉為宰相!

    數日之後,在李穆的請求下,六十多歲的名士王昭素從開封趕到洛陽,見了子後去了周山書院講學。

    雖隻是單純講解《詩經》,但在這種時候到周山書院去講學,本身就是對陳佑的支持。

    這兩位帶了頭,一幹名士陸續發出自己的聲音。

    士林爭吵一時半會影響不到朝局,九月下旬,寧強案塵埃落定,結論是“或有不妥,然遵子兩府之命”,最後的處罰措施是罰俸。

    至此,持續了四個多月的鬥爭終於結束。

    陳佑大獲全勝。

    十月初,他召集戶部、稅務監、肅政司、匱使院官員談話,王彥川、宋杞言一同出席。

    這一次通報了今年上半年以及前幾次清田成果,戶部還給出了接下來一年的工作計劃和預期。

    不得不,一旦上官有需要,各級機構的行動力和學習創新能力還是很強的。

    至少戶部這次給出的計劃,條理清晰、各項分析嚴謹細致,可以是做到了他們水平的極致。

    陳佑重點表揚之後,向在座官員提出一個要求:“保證各地稅賦嚴格按照朝廷規定收繳!”

    這是第一步,讓現在還有自己田地的農民不會因為人為因素失去田地。

    至於各地佃戶,要看清田地成果。如果當地清出來的田地夠多,直接分給無地農民,如果不夠多,那就隻能讓官府做地主,招那些沒有生計的失地農民做佃戶。

    當然他們還有一個選擇:去邊疆。

    隻可惜鄉土難離,絕大多數人寧願做一個被剝削的佃戶,也不願冒著風險去邊疆種地。

    畢竟朝廷目前還沒辦法大批量普遍性地提供配套待遇——比如租賃種子、農具、牲畜等,唯一普及開的就是減免稅賦。絕大多數普通人沒辦法承擔去邊疆的風險,不得不選擇繼續被剝削。

    回到眼前,陳佑提出這樣一個要求。

    不論行不行,有司都得表達出自己的態度。

    首先話的是稅務監。

    履新沒多久的聞克開口就是困難:“好叫平章知曉,稅務監若隻是核查統計各地上計稅務,尚可順暢運校可若要監察下州縣稅額,現在這麽一點人根本不夠!若依照原先定下的抽查方法來,有很難保證沒被抽查到的一定沒問題。”

    “這就是我把肅政司和匱使院一同找過來的原因了。”

    陳佑早有安排。

    “首先匱使院要擴充人手,爭取做到每一個州府都至少有一名匱使院官員負責。”

    所有人都認真聽著,尤其是知匱使邢重。

    管的人和事多了,就代表手裏的權力多了。

    反正不管要不要出京跑,他這個知匱使都得坐鎮洛陽,巴不得陳佑多給匱使院一些事情。

    “匱使院官員定期前往不同州府查訪民意,詢問包括稅賦、官員風評等在內的情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