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喪禮主角畢竟是王家人,陳佑露完麵安慰一圈後,便告辭離開。

    巧合的是,他剛走出王家正門,就看到將將下車的王彥川。

    “將明來得早。”

    王彥川看到他,一邊朝他這邊走,一邊朗聲出這句話。

    陳佑站定,沉聲道:“當年東平公贈某青玉筆,如今某來送一送東平公,實乃分內之事。”

    他這話沒有故意大聲,卻也叫四周往來人員聽得清清楚楚,

    王彥川聞言,臉色有些僵硬。

    隻是很快就重新恢複正常,了聲:“我也去送送東平公。”

    言罷,從陳佑身邊走過,進了門。

    陳佑麵上古井無波,仿佛絲毫沒受影響,目不斜視地登上馬車回府。

    三月十六,根據公冶通的奏請,官家趙德昭服常服出宮,至東平公府外更換素服,入府悼念。

    陳佑、賈尋幽、盧孟達同乘車駕,陪伴君側。

    隨後,詔令輟朝三日,贈王樸為太尉,追冊鄣國公,令有司議諡,最終定為“忠襄”。

    王樸長子王侁依照故例,加賜歸德將軍,任鄆州別駕兼判須城縣。

    ……

    銀州永樂川,這裏已經成了周軍的營地。

    經過幾奮戰,石守信和潘美先後擊潰永樂川和馬戶川敵軍,若不是李彝玉領兵襲擾,李光儼等人不定都回不了儒林城。

    現在,巴寧泰中軍駐紮在永樂川,一邊防備著黨項襲擊,一邊修築堡寨。

    儒林城內現在隻剩下不到四千兵馬,但李彝玉因為收攏兩川潰兵,加上他帶過來的,如今足足有七千多接近八千人。

    增加了兩千燃致糧草消耗劇增,於是他對周軍的襲擾頻率和力度也突然變大。

    “李光遠能撐到現在,完全是因為外麵有李彝玉在,隻要能擊敗李彝玉,儒林城內士氣必將遭受打擊,到時或可一鼓而下。”

    話的是潘美。

    他同石守信現在是一人兩輪流督戰儒林城下,今輪到石守信,他便在永樂川這邊同巴寧泰商討未來行止。

    “問題就在於怎樣才能擊敗李彝玉。”

    李善文代替自己的幕主出了這句話。

    他看著潘美:“在這種地方,黨項人比我們有優勢,想抓住他的主力十分困難。”

    “無非是因為他把兵馬分散開來罷了。”潘美嘴上這麽,神情卻不輕鬆。

    常言道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周軍現在就是被李彝玉惦記上了。

    兩人正著,樞密院外間房主簿宋宗寶通稟後快步走了進來:“相公,使君,銀州刺史李光遠族弟李光文有反正之意!”

    “是麽。”

    巴寧泰嘴角上揚,但語氣還保持著平靜:“具體是什麽情形?”

    宋宗寶仔細介紹情況,隻是最後還補充了一句:“不過李光文手裏麵兵馬不多,而且也不是負責守衛城門,要麽等著他在城內嚐試襲殺李光遠,要麽是在某次攻城中他反戈一擊。”

    巴寧泰皺眉權衡兩種選擇的利弊。

    不等他分出個優劣來,門外突然傳來通報之聲:監軍許竹林來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